关于天狼星观星小知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天文与数学小知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天文科普知识
宇宙海洋中的岛屿——星系
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上面居住着无数颗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称为星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在一个巨大的星系——银河系之中。在银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银河这样的太空巨岛还有上亿个,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用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夜空时,会发现众多的星系犹如宝石般闪着光芒。它们相貌各异:有的像旋涡,称为旋涡星系;有的像圆宝石,称为椭圆星系;有的像甩着两根小辫的短棒,称为棒旋涡星系;还有奇形怪状的,称为不规则星系。目前已被天文学家发现的星系总数有10亿个以上。
星系很多,用肉眼能看到的只有银河系的几个近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仙女座大星系了。它距离地球大约200万光年。它的相貌几乎和银河系一模一样,体积大约比银河系大60%。用肉眼看去,也只不过像星星那样大的一个光斑。
每个太空岛屿都是某个群岛中的一员。这些群岛,小一些的(包含几十个星系)叫星系群;大一些的(包含100个以上的星系)叫星系团。它们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太空集团——星系团集团,也叫超星系团。银河系所在的超星系团称为本超星系团,它的核心是室女座星系团。无数超星系团组成了观测到的宇宙——总星系。观测到的宇宙与未观测到的宇宙组成了辽阔无边的宇宙。
、天球天球就是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我们看到的天体(星星、月亮、太阳)是其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2、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所以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的天体在一天中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转轴垂直的平面内的小圆转过一周。 3、子午圈过观测者的天顶和南北天极的大圆。 4、中天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时,叫做中天。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体一天要穿过子午圈两次,其中离观测者天顶较近一次(一般是晚上的那一次)叫上中天。另外那一次叫下中天 5、黄道简单的说就是太阳在天球中的运行轨迹。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所以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天球的交线。 6、目视星等
2.谁有关于天文学方面的小知识
天文知识1001条,下载地址:(一)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注释:大爆炸理论(big-bang co*** ology)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
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
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
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
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二)行星状星云发射星云的一种。
在望远镜中大都具有象天王星或海王星那样的略带绿色而有明亮边缘的小圆面,因此赫歇尔在1779年发现这类天体后称它们为行星状星云。用大望远镜观察显示出行星状星云有纤维、斑点、气流和小弧等复杂结构。
它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附近,受到星际消光的影响,大量的行星状星云被暗星云遮蔽而难以观测,根据太阳附近的分布密度(约每千立方秒差距三十到五十个)估计,整个银河系中应该有四五万个,现在观测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行星状星云的质量在十分之一到一个太阳质量之间,星云中的密度在每立方厘米 100-10,000个原子(离子)之间。
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星都是温度很高的(大于等于30000K),星云吸收它发出的强紫外辐射通过级联跃迁过程转化为可见光。行星状星云象征着一颗恒星到了晚年,估计行星状星云的寿命平均为三万年左右,星云气体逐渐扩散消失于星际空间,仅留下一个中央白矮星。
(三)云雾状星云气体星云主要由高温气体组成。组成星云的物质受附近的恒星发出的紫外线影响而带有电荷,并在它们降压的过程中放出射线(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霓虹灯)。
这类星云通常都是红色的,因为它们的主要成份氢在此情况下呈红色(其他物质呈不同的颜色,但氢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物质)。气体星云通常会孕育新的恒星。
尘埃星云是由尘埃组成的星云,它仅仅靠反射附近恒星发出的光而能被看到,所以也叫反射星云。尘埃星云也常常成为恒星诞生的场所。
它们看上去常呈蓝色,因为它们反射的蓝光较多。尘埃星云和气体星云一般都会呆在一起,有时它们一起被称作云雾状星云。
(四)暗星云暗星云是银河系中不发光的弥漫物质所形成的云雾状天体。和亮星云一样,他们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小的只有太阳质量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是出现在一些亮星云背景上的球状体;大的有几十到几百个太阳的质量,有的甚至更大。它们内部的物质密度也。
3.天文小知识
1.猎户座是冬季的典型星座。
2.全天共88个星座。
3.描述地球自转现象。
4.差三分钟多。
5.古代把北极周围的天空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
6.二十八星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所以宿指的是古人划分的天上的星区。
7.赤道地区四季昼夜等长。
8.北极极昼时,南极是极夜。
9.日晷测量时间的仪器。
10.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在每年的夏至节气。
4.天文小知识
天文知识
黑洞
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与两星联线的中央。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边各8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主要行星的运行路径都处在黄道带内。古人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黄道分为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过去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由于春分点向西移动,两千年前在白羊座中的春分点已移至双鱼座,命名与星座已不吻合。
三垣
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
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北方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辅官或辅座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宇宙速度
是指从地面向宇宙发射人造天体必须具备的初始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人们将7.9公里/每秒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低于这个速度,物体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把速度加大,直到11.2公里/每秒,这个人造卫星就可以不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而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旅行。人们称11.2公里/每秒的速度为“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如果我们还想让人造卫星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星球去旅行,那就必须把速度加大到16.7公里/每秒,这个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
平年与闰年由于一回归年的天数不是整数,所以每年的天数是不一样的,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一年的天数是366天的年份称为“闰年”,是365天的称为“平年”。“闰年”的二月比“平年”多1天,其他月份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则要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闰月农历与公历一年所包含的天数不同,公历一年大约有365天,农历一年有354天。为了使两者的一年的天数相同,所以农历有的年份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因为公历的一年比农历的一年只多约11天,所以不能每年都加闰月,大约19年有7个闰月。
回归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回归年。一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
5.关于天文物理的一些小常识
这个在《宇宙》《时间简史》都有介绍的
1.由于多普勒效应,从离开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线的光谱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
2.一个天体的光谱向长波(红)端的位移。天体的光或者其它电磁辐射可能由于运动、引力效应等被拉伸而使波长变长。因为红光的波长比蓝光的长,所以这种拉伸对光学波段光谱特征的影响是将它们移向光谱的红端,于是这些过程被称为红移。
红移有3种:多普勒红移(由于辐射源在固定的空间中远离我们所造成的)、引力红移(由于光子摆脱引力场向外辐射所造成的)和宇宙学红移(由于宇宙空间自身的膨胀所造成的)。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牵涉到不同的红移,具体的见下表:
天体类型多普勒红移引力红移宇宙学红移
行星 X X
恒星 X
星云 X
中子星 X X
白矮星 X X
近距离星系 X X
远距离星系 X X
黑洞 X X
可以理解为当手电筒以光速远离咱时手电筒发出的光是红色的这个就叫红移
反之就是蓝移
详细见:
6.请说出几条天文小知识
▲.什么是宇宙?
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银河系有多大?
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怎样找北极星?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蓝天有多高?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7.天文小知识
口径(即物镜之直径)是天文望远镜的绝对参数。
放大倍数=物镜焦距/目镜焦距(约为口径的毫米数),物镜焦距越长或目镜焦距越短,倍数就越高,但受口径限制,倍数太高就没有实际的效果了。一般放大倍数不大于口径毫米数的2倍。口径mm*0.2=有效最高倍数。
折射式使用方便,视野较大,星像明亮,维护方便,看行星好。
反射式无色差,口径越大获得越大的集光力,看星云好。
焦比F=焦距/口径(一般所说焦距即为物镜焦距)
短焦距镜(小焦比,焦比<=6)适合观星云、寻慧星;
中焦距镜(中焦比,6<;焦比<=15)适合观测双星、聚星、变星和星团;
长焦距镜(大焦比,焦比>15)适合观测月亮和行星。
8.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光年是距离单位、太阳的颜色、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
1、光年是距离单位
光年是天文大尺度距离单位,并非时间单位。鉴于光速在真空中不受惯性系和参考系限制而恒定不变的性质,人类把光速作为衡量距离的精准单位,还有一种含义,因为“光年”包含“年”这个字,而年通常是时间单位。
一光年就是光运行一年的距离,科学界把这个年定义为儒略年:365.25年;这样一光年精确的距离为:9460730472580800m,通俗来讲,一光年大概是:9.46万亿公里。目前人类最远探测器是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约216亿公里,也只有一光年的0.22%。
2、太阳的颜色
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白色。我们之所以把太阳看成黄色,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层更不容易将高波长的颜色,比如红色、橘色和黄色,散射出去。
因此,这些波长的颜色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也就是太阳呈现出黄色的原因。要是离开地球在太空中看太阳的话,就会发现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百色(我也没看过,不知道会不会发现眼睛已经被闪瞎)。
3、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不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而是金星。水星虽然距离太阳最近,但是水星表面温度在白天可以达到427℃,而金星由于有着浓密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强烈的温室效应。
其表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500℃,就算在金星夜晚也有400多℃,使得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有400多℃以上。顺便说下,水星因为其夜间温度可以下降至-183℃,使得水星是太阳系中表面温差最大的行星,表面昼夜温差高达600℃。
4、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
海王星大黑斑是出现在海王星上的暗斑,如同木星的大红斑一样。它在1989年被NASA的航海家2号太空船检测到,虽然他似乎与木星的大红斑一样,但它是个反气旋风暴,它被相信是个相对来说没有云彩的区域。
这个斑点的大小与地球近似,并且非常像木星上的大红斑。起初认为它是与大红斑一样的风暴,但更接近的观察显示它是黑暗的,并且是向海王星内部凹陷的椭圆形。
围绕在大黑斑周围的风速经测量高达每时2400公里(1500英里),是太阳系中最快的风,大黑斑被认为是海王星被甲烷覆盖时产生的一个洞孔,类似于地球上的臭氧洞。
5、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
金星的公转周期是224.7个地球日,而自转周期是243个地球日,也就是说金星的一天要比一年长18个地球日,在哪里是名副其实的“度日如年”。
至于原因还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逆向自转的大行星,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也就是说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9.天文知识,简单点的就可以了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太阳系最大的天体是太阳.行星共有八颗:按由太阳近至远的距离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按体积排列: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按质量排列: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地球,其次是水星.密度土星最小,它是太阳系唯一假设放在水上会浮起来的天体.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离太阳近,较小,是岩石做的,叫“岩石类行星”或“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远,较大,都是气体,没有固体表面,叫“气态行星”或“类木行星”.太阳的能量占太阳系总的99.6%只有恒星才会本身发光.冥王星原来是太阳系的行星,2006年变成了矮行星.银河系是一个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太阳其实很普通.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距离很大,中间是小行星带,里面的小行星极其多.太阳系的边缘时“柯伊伯带”.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的彗星.卫星绕着行星转、行星绕着恒星转是公转;卫星、行星自己像转圈圈一样转是自转.水星绕地球一圈要88个地球日,地球是1个地球年,天王星84个地球年,海王星130个地球年,冥王星248个地球年.。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测。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不透明,因此许多太空探测方法和手段相继出现,例如气球、火箭、人造卫星和航天器等。
扩展资料:
天文学的研究意义
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中都有许多应用。
天文学循着观测-理论-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文学
1.天文中数学小知识
天文中数学小知识 1.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有光年是距离单位、太阳的颜色、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
1、光年是距离单位
光年是天文大尺度距离单位,并非时间单位。鉴于光速在真空中不受惯性系和参考系限制而恒定不变的性质,人类把光速作为衡量距离的精准单位,还有一种含义,因为“光年”包含“年”这个字,而年通常是时间单位。
一光年就是光运行一年的距离,科学界把这个年定义为儒略年:365.25年;这样一光年精确的距离为:9460730472580800m,通俗来讲,一光年大概是:9.46万亿公里。目前人类最远探测器是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距离地球约216亿公里,也只有一光年的0.22%。
2、太阳的颜色
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白色。我们之所以把太阳看成黄色,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层更不容易将高波长的颜色,比如红色、橘色和黄色,散射出去。
因此,这些波长的颜色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也就是太阳呈现出黄色的原因。要是离开地球在太空中看太阳的话,就会发现太阳真正的颜色是百色(我也没看过,不知道会不会发现眼睛已经被闪瞎)。
3、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太阳系中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不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而是金星。水星虽然距离太阳最近,但是水星表面温度在白天可以达到427℃,而金星由于有着浓密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强烈的温室效应。
其表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500℃,就算在金星夜晚也有400多℃,使得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有400多℃以上。顺便说下,水星因为其夜间温度可以下降至-183℃,使得水星是太阳系中表面温差最大的行星,表面昼夜温差高达600℃。
4、太阳系中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
海王星大黑斑是出现在海王星上的暗斑,如同木星的大红斑一样。它在1989年被NASA的航海家2号太空船检测到,虽然他似乎与木星的大红斑一样,但它是个反气旋风暴,它被相信是个相对来说没有云彩的区域。
这个斑点的大小与地球近似,并且非常像木星上的大红斑。起初认为它是与大红斑一样的风暴,但更接近的观察显示它是黑暗的,并且是向海王星内部凹陷的椭圆形。
围绕在大黑斑周围的风速经测量高达每时2400公里(1500英里),是太阳系中最快的风,大黑斑被认为是海王星被甲烷覆盖时产生的一个洞孔,类似于地球上的臭氧洞。
5、太阳系中度日如年的行星
金星的公转周期是224.7个地球日,而自转周期是243个地球日,也就是说金星的一天要比一年长18个地球日,在哪里是名副其实的“度日如年”。
至于原因还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逆向自转的大行星,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也就是说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2.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
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
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
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
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
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1791年高斯终于找到了资助人--布伦斯维克公爵费迪南(Braunschweig),答应尽一切可能帮助他,高斯的父亲再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隔年,高斯进入Braunschweig学院。这年,高斯十五岁。
在那里,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并且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逆定理」(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质数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术几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G?ttingen)大学,因为他在语言和数学上都极有天分,为了将来是要专攻古典语文或数学苦恼了一阵子。到了1796年,十七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
最为人所知,也使得他走上数学之路的,就是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希腊时代的数学家已经知道如何用尺规作出正 2m*3n*5p边形,其中 m是正整数,而 n和 p只能是0或1。
但是对于正七、九、十一边形的尺规作图法,两千年来都没有人知道。而高斯证明了:一个正 n边形可以尺规作图若且唯若 n是以下两种形式之一: 1、n= 2k,k= 2, 3,… 2、n= 2k*(几个不同「费马质数」的乘积),k= 0,1,2,…费马质数是形如 Fk= 22k的质数。
像 F0= 3,F1= 5,F2= 17,F3= 257, F4= 65537,都是质数。高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二千多年来的几何难题,他也视此为生平得意之作,还交待要把正十七边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后来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十七边形,而是十七角星,因为负责刻碑的雕刻家认为,正十七边形和圆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来。
1799年高斯提出了他的博士论文,这论文证明了代数一个重要的定理:任一多项式都有(复数)根。这结果称为「代数学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
事实上在高斯之前有许多数学家认为已给出了这个结果的证明,可是没有一个证明是严密的。高斯把前人证明的缺失一一指出来,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一生中一共给出了四个不同的证明。
在1801年,高斯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算学研究》(Disquesitiones Arithmeticae),这本书以拉丁文写成,原来有八章,由于钱不够,只好印七章。这本书除了第七章介绍代数基本定理外,其余都是数论,可以说是数论第一本有系统的着作,高斯第一次介绍「同余」(Congruent)的概念。
「二次互逆定理」也在其中。二十四岁开始,高斯放弃在纯数学的研究,作了几年天文学的研究。
当时的天文界正在为火星和木星间庞大的间隙烦恼不已,认为火星和木星间应该还有行星未被发现。在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Piazzi,发现在火星和木星间有一颗新星。
它被命名为「谷神星」(Cere)。现在我们知道它是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带中的一个,但当时天文学界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行星,有人说这是彗星。
必须继续观察才能判决,但是Piazzi只能观察到它9度的轨道,再来,它便隐身到太阳后面去了。因此无法知道它的轨道,也无法判定它是行星或彗星。
高斯这时对这个问是产生兴趣,他决定解决这个捉摸不到的星体轨迹的问题。高斯自己独创了只要三次观察,就可以来计算星球轨道的方法。
他可以极准确地预测行星的位置。果然,谷神星准确无误的在高斯预测的地方出现。
这个方法--虽然他当时没有公布--就是「最小平方法」(Method of Least Square)。 1802年,他又准确预测了小行星二号--智神星(Pallas)的位置,这时他的声名远播,荣誉滚滚而来,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选他为会员,发现Pallas的天文学家Olbers请他当哥廷根天文台主任,他没有立刻答应,到了1807年才前往哥廷根就任。
1809年他写了《天体运动理论》二册,第一册包含了微分方程、圆椎截痕和椭圆轨道,第二册他展示了如何估计行星的轨道。高斯在天文学上的。
3.数学小知识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4、“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5、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6、中国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7、欧几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8、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第7位数。
9、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把圆周率推算到了第35位。
10、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
扩展资料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参考资料数学_搜狗百科
4.天文小知识
口径(即物镜之直径)是天文望远镜的绝对参数。
放大倍数=物镜焦距/目镜焦距(约为口径的毫米数),物镜焦距越长或目镜焦距越短,倍数就越高,但受口径限制,倍数太高就没有实际的效果了。一般放大倍数不大于口径毫米数的2倍。口径mm*0.2=有效最高倍数。
折射式使用方便,视野较大,星像明亮,维护方便,看行星好。
反射式无色差,口径越大获得越大的集光力,看星云好。
焦比F=焦距/口径(一般所说焦距即为物镜焦距)
短焦距镜(小焦比,焦比<=6)适合观星云、寻慧星;
中焦距镜(中焦比,6<;焦比<=15)适合观测双星、聚星、变星和星团;
长焦距镜(大焦比,焦比>15)适合观测月亮和行星。
5.咨询几个有关宇宙天文学的小知识
其他的都是发射过人造卫星而已。
目前疑似有生命的就是火星月球表面温度-233~123℃。月球是实核。
百科有相关的资料。不能说宇宙中的行星还有什么没有探索过,就连太阳系的行星都没有全部。
实际登陆过的就是卫星月球,光每秒是约30万公里。具体数据百科也有。
中国有天文学家。地面的还有空间的望远镜能看到多远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你可以看看新闻或者其他相关的网站可以看到。
光年是光在一年走的路程。哈勃能看到冥王星,但只是一个模糊的圆形,只是在中国天文的普及率没有像其他国家那么高。
美国的那个飞船好像已经飞出了太阳系的边缘,具体资料在相关的网站都可以看。
6.请说出几条天文小知识
▲.什么是宇宙?
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银河系有多大?
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怎样找北极星?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蓝天有多高?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7.求六年级数学的一些小知识
祖冲之
(公元429年~500年)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祖冲之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8.天文知识题
夜晚,仰头看天,天上星星一闪一闪地多美,从提孩时起人类一直都在关注着它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从认识“星星”到认知“星系”。宇宙(光世界)有1000亿个星系,每一个星系又包含数亿个恒星。
这些恒星有各自的质量,能量处在光世界里相应的质能量轨道上,由质量作用的三重性,宇宙(光世界)里引力场为主导的引力(正粒子)体系,伴存着电磁力(反粒子)体系,光子力(中性粒子)体系。引力场的中心点为(0+),中心处存在着强大的吸引力,此外还有强大的涡旋力、振动力(辐射),也就是,(0+)是独立星系体系的一股强大的“涡旋辐射引力”中心,这个“涡旋辐射引力”的能量是各个星体在引力条件下产生的“自旋±公旋±振动±辐射”能量的***。
这个“涡旋辐射引力”中心称“黑洞”。从宇宙学家们不断地公布的“黑洞”照片支持了这个“涡旋黑洞”的存在。
反之,存在着“涡旋辐射电磁力”中心,称“白洞”以及中性粒子(光)力“背景辐射”的中心,称“虫洞”。冠以这三个洞中心为(0+,0-,00),它们在同一直线上。
鉴于星体三种性质的相互作用,形成偏心作用的势能(场)空间是“椭球体”。引力中心(0+)与椭球体几何中心(00)存在着一定距离(0+00),用相对性表示,存在相对因子|+η|=000+/R0。
“涡旋引力”方向(0+→00)(R0星系的平均半径)。同理,存在的斥力(电磁力)作用(与引力作用互为反对称)。
宇宙学家公布了星体“磁暴”图片,支持了电磁力场的存在,也就是说,在这个星系“椭球体”内同时存在的“涡旋辐射电磁场”,电磁力中心(0-)距椭球体几何中心(00),距离(000-),相对因子|-η|=(000-/R0)。“涡旋电磁力”方向为反向的0-→00,00→0-中性粒子的中心在00处或许是宇宙学家们发现的“宇宙空洞”。
即|-η|=|+η|,有|+η|+|-η|=0,反映了中性力(光子力)场是引力粒子(正粒子)与电磁粒子(反粒子)的聚合交换处,宇宙学家公布了“背景辐射”支持了中性粒子“虫洞”的存在。反映了“正反粒子的组合成为中性粒子”,外在“边界”中心处(又称拐点与奇点)。
边界(或中心)处正粒子势能与反粒子势力相互抵消零,成为中性粒子的势能。用相对性结构(RELH)原理解释,边界存在于星系的椭球中心(R=0),边界(R=1),以及半中心(R=(1/2)i(1/2),势能值U=(1-η2)U0(η=0,1,(1/2)i(1/2))当η=0,1时,U=U0η=(1/2)i(1/2)时,U=(1/2)U0U0=Σm0r0(星系的总势能值:包含着:运动(公旋)能自旋能,振动能,辐射能)。
这里:η=(1/2)i(1/2)是什么意思,答:是星系(粒子)半衰期的能量。“虫洞“在这里起了“奇点、拐点”作用(见(2010.5.14~17)在新浪博客LK*0570上发表《神奇的奇点拐点使用》,正反粒子在虫洞(奇点、拐点)的空间里,进行了粒子交换,改变了原有粒子性质。
但是,这个交换并不是直接进行,鉴于中性粒子在激发态时的不稳定性,它随机性地产生正、反、中性粒子(或反、正、中性粒子),与原有进来的反、正、中性(或正、反、中性)粒子结合,形成中性粒子,这个中性就是“光粒子”。剩下的粒子性质与原有进来的粒子相反(相同),输出反性(同性)粒子。
中性粒子在这里是媒介质粒子,这就是量小理论的“四个生成元“理论。过去科学家曾提出的“以太假设”也许出于此,由于没弄清三重性场的性质、作用,遭到遗弃,反映了科学的进步,在量子理论之前,根本不可能弄清中性场的性质、作用。
现在我们在量子理论,相对论的科学基础上,开始注意到了中性粒子“虫洞”作用。“虫洞”不仅仅在“中心”,也在“边界”***着三大体系的粒子,通过“虫洞”(奇点、拐点)的交换,改变了原先粒子的“相互作用性质”或“相互作用”的区域。
限制了“引力在中心不是无限大”,“电磁力在边界不是无限发散”,引力子(正粒子)与电磁力(反粒子)质量各半,也就是说:同一个粒子同时存在着“正粒子、反粒子、中性粒子”作用的“三重性”。同样,也就决定了空间同时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涡旋力中心场(0+,0-,00),因此“黑洞、虫洞、白洞”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并存。
因此,当我们看到“黑洞”必定有相应的“白洞”,也必定有“虫洞”。如果这个星体(粒子)很小(很大),那么,(0+00,000-)距离也可以很小(很大),相对因子(η=ri/R)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也就是说“三洞”概念对于宏观星体,微现的粒子体都是一致的。在宇宙(光世界)中,当我们看到星体(粒子)时,星体(粒子)势能空间足够圆,或周围的行星分布几近均匀,η的数值相对较小((0+0-)接近(到达不了)几何中心00),我们可以看到这颗星(粒子)的中心内,在有强大的吸引力(强力、超强力),另有相应的电磁斥力(弱力、超弱力)存在,这就是霍金所说的“黑洞不黑”。
当η的数值相对较大时,也就是说椭球极扁,我们可以分别看到单纯的引力(涡旋、辐射)中心“黑洞”,在另一边必定存在着单纯电磁场(涡旋、辐射)中心“白洞”。在它们的距离(1/2)中心处,必定是中性中心“虫洞”可能是“宇宙空洞“。”
三洞“存在,推。
天狼星观星小知识和天文与数学小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