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究数学需要天赋吗?
作者:陶哲轩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大写的:不!为了达到对数学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贡献的目的,人们必须要刻苦努力;学好自己的领域 ,掌握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工具;多问问题;多与其他数学工作者交流;要对数学有个宏观的把握。当然,一定水平的才智 ,耐心的要求,以及心智上的成熟性是必须的。但是,数学工作者绝不需要什么神奇的“天才”的基因,什么天生的洞察能力;不需要什么超自然的能力使自己总有灵感去出人意料的解决难题。
大众对数学家 的形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些人似乎都使孤单离群的(甚至有一点疯癫)天才。他们不按常规的方式思考。他们总是能够获得无法解释的灵感(或者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突然获得),然后在所有的专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某个重大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的进展。这样浪漫的形象真够吸引人的,可是至少在现代数学学科中,这样的人或事是基本没有的。
当然了, 如果我们不使用“天才”这样极端的词汇,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时候,一些数学家 比其他人会反应更快一些,会更有经验,会更有效率,会更仔细,甚至更有创造性。但是,并不是这些所谓的“最好”的数学家才应该做数学。这其实是一种关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很普遍的错误观念。
有的时候,大量的灵感和才智 反而对长期的数学发展有害,试想如果在早期问题解决的太容易,一个人可能就不会刻苦努力,不会问一些“傻”的问题,不会尝试去扩展自己的领域 ,这样迟早造成灵感的枯竭。而且,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不大费时费力的小聪明,他就不能拥有解决真正困难的大问题所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性格。聪明才智自然重要,但是如何发展和培养显然更加的重要。
每当我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把问题提升到哲学。
除却智力缺陷,每个人擅长(天赋)的领域并不统一,这是先天能力。
我是个大学生,就读软件工程,是个程序猿,我身边有个同学可以做一个例子。
他读大一的时候,和很多同学一样,喜欢跟着社团搞活动。然而在编程上却总是提不起劲。最可怕的是大学学习完全靠自主。由于没有了外界压力,人的本性就暴露了出来,哪里舒服就往哪里发展。他后来大一C语言考试挂科,而社团里人缘很好,走过路过打声招呼,经常有小姐姐找他帮忙。总结了一下,之所以C语言考试很多人挂科,是跟班里的一些激进分子有很大关系。教授上课发布题目,很快就有人编写出正确代码,落后的人愈发落后,再后来有人百步笑五十步,嘲笑他人代码写得不好,说什么犯“低级错误”,于是发生了“马太效应”,最终一部分人本来是可以学好编程的,却挂科了。(能进软件工程专业,说明你具备这方面的基础能力)
我后来辅导他重修C语言,当我对他重复犯的错误呵责的时候,他很在意我对他的评价,随即开始对我个人进行评价而不是迅速纠正错误的代码,后来我发现每当我给他类比说明抽象知识点的时候,他很是在意我说话的语气和语速,而不是奋力理解我说话的内容,确实是“典型”的情商很高……我发现抽象的东西画成图片非常有助于理解(再不济就类比其它事物),好几次就是这样让他弄明白一些难懂的知识点。
开篇一则课文摆在前面,我这有另一个版本:有人认为1+1=2,而有的人认为1+1=11。一般数学的逻辑是这样的:桌子上原本有1粒花生米,我们再往桌子上加1粒花生米凑在一起,所以后来的桌子上总共有2粒花生米。但我们不能简单否认后者的正确性,因为在图形上面,1和1凑在一起,确实是11,而数学本来就是哲学,讲道理这两个答案都是对的,只是思考的角度不一样。
同样道理,擅长不同领域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首先思考的角度就不一定一样,但是很可惜,数学是很严谨的,在数学上1+1就等于2,如果1+1计算出来的答案不是2,那就是错误答案,势必会扼杀一部分人思考出来的“正确答案”。但是有人会执着于错误答案不肯放手。你不擅长数学无所谓,但请不要沉迷于自己的错误答案。
虽然不可否认,现在的数学依然有些错误,比如零的阶乘等于1,物理上,电子移动方向并不是电流方向,而产生电流的却是电子的移动,很多东西都在将错就错,除非你有能力重新定义以纠正这些知识,你只好乖乖学习,应付考试。
你学不好数学,有可能跟你的数学老师有点关系。如果你对你的数学老师有什么意见,觉得他说话很吵,或者难听难辨,或者非常深奥,讲课没有激情,或者太过严肃恐怖,甚至是一些奇葩理由比如很丑就不想听他讲课,如果不能换老师,又不能改变自己对老师的意见,那就请家教吧。
心理是非常强作用的因素。
端正好学习的心态(态度)很重要,长时间不成功,不能自暴自弃,学不好可能是方法不对,但绝对不能出现厌学情绪,一旦出现厌学情绪,神也救不了你。
学习方面,把不擅长的东西转化成擅长的东西来学,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技巧。
如果运气不佳,没摸着适合自己的门路,胡搅蛮缠,乱打乱撞,便会事倍功半,跟头栽多了只会消磨信心和志气。
之前举了我同学的例子,他对图形比较好理解,我觉得你也可以这么做。我不是很擅长背诵,但是背《水调歌头》的时候,我听了《水调歌头》的歌,听几遍马上就可以背得非常熟了,按照以往,我会自己读几遍,看多几遍,默写几遍,默到忘记卡断了,马上开卷,下意识地记住它,可是背诵断片还是很多,经常忘就会很是怀疑自己,然后是烦躁。所以我后来找到了背诵方法,那就是听别人背书,一开始自己开卷,听多了之后自己也闭卷,甚至尝试纠正他人错误,很快自己也能熟练流畅地背诵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喜欢听声音记声音,而自己读的时候会烦躁(我读的时候专注于读,读来记,记得并不深刻,读这方法对我不奏效,如果专心去记则会因走神而经常读错,感觉在读这方面做不到一心两用,所以会烦。尝试找到自己学习过程烦躁的源头也是非常重要,尝试解决或者避免这个心理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方面,我并不是心理专家,你可以咨询一下心理医生,或者学习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过我是换了学习方法来避免产生烦躁情绪的)。
别人嘲笑你不行,你一定要转化成打他们脸的动力,把学习的困难拆解成N个小目标,找个好朋友一起学习,每当解决一个问题达成一个小目标,和你的朋友击掌,既分担痛苦,也分享喜悦,收获成就感,这样就可以一直保持信心,维持满血状态,将困难逐个击破、打败!
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你对数学不感兴趣,觉得数学相当枯燥乏味,或者没有或者(消极厌学不是选项),那就从数学里找个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借此消灭这种厌学源头,转换成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虽然你可能只喜欢某一章节的内容,但无疑改变了数学在你心中只是讨厌的存在。这是任督二脉,一旦打通,数学就不再是纯粹讨厌的学科,慢慢接受它,数学与你来日方长。
学以致用,利用尺规作图绘制正五角星,你会发现数学其实很美。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运用绝对是高级操作,比如人体黄金环境温度是37*0.618≈23摄氏度左右,夏天开空调这个温度最爽(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脚底到肚脐的距离除以身高等于黄金比例(约0.618),为最完美的身体比例,所以女生穿高跟鞋要多高的跟脚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解决复杂数量问题,数学从来不缺席。数学用得多了,数学真的就可以当成兴趣来培养了,学习数学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笨,这个词是相对而言的。纯粹是形容智商不够。但体现个人智商的方面绝对不止数学一种。先天命运掌握了你的一半,而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倘若真的是笨也不能成为你学不好数学的理由,因为在学习方面上有一条恒等式:勤奋+坚持+自信+汗水=成功。而用化学术语讲,适合你学习的方法,是你的催化剂。每天存款10元,1年就是3650元积蓄,5年就是18250元积蓄,每天做20个仰卧起坐,1个月就是600多下,1年就是7300下,5年就是36501左右,10年?没错,至少是365000下,36万次仰卧起坐吃下去,那是没有理由没有腹肌的。同样,每天听1则英语新闻并翻译,坚持1个月,你必然习得部分英语语法和语感,坚持1年,听懂别人说英语应该都不成问题。 心脏每天跳动,正常人一天心脏跳动在8-10万次,如果心脏某刻偷懒,你可能就躺在土里了,就是因为不停地跳,才有你这一生,才有无尽可能,才有无数奇迹,除非危及性命,永远也不要认输,撸起袖子加油干。永远不要低估时间的力量,永远不要低估量化到质变的力量。正确的事情,只管去做,坚持去做,持之以恒地去做,不管明天是不是就是世界末日,哪怕天塌下来,你也要坚持去做,只要在做的路上,你必然无限趋近成功,时机到了,成功也必然。
最后,先天不擅长数学无所谓,只要会小学数学就行。有时候,情商会比智商重要,我的同学虽然C语言没学好,但是他找到了我,让我教他辅导他学习。科学家和政治家的谁更厉害,这都是说不准的,也是无法衡量的,数学学不好,对你影响也许并不大,你还有很多可以发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