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所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影片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叙述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本片以艾隆索与其伙伴的犯罪生涯为主轴,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时代背景跨越经济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史上的重要大事。 美国往事
演技派演员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饰一角;本片当年曾入围金球奖最佳导演,而曾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配乐,堪称意大利国宝级大师的埃尼奥·莫里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获得金球奖的最佳原著音乐提名,埃尼奥·莫里康以忧伤怀旧的配乐,将观众带回多年前纽约的犹太人区,重温昔日风情。
豆瓣9.2分,唯一媲美《教父》的传奇电影,一部电影看完一生。还原美国几大黑手党家族翻云覆雨的风光时代,他们垄断着最黑暗昂藏但暴力的行业,成为国家安全的头等威胁
原本那个莱昂导演呢写了这个《美国往事》的剧本等人来投资拍摄,谁知他一等就是11年,后来终于有个公司决定投资巨资给这莱昂导演拍这电影,后来莱昂拍着电影拍了二十多年,期间他就有心脏病要动手术结果为了这电影没做手术,拍好后共有十多个小时,后来导演剪辑成了6小时,可是对于电影而说时间还是太长,最后莱昂自己亲手剪成了4小时,送到国外去参加电影节(哪个国家我忘了),后来那个电影节的评审认为负面影响太多不好,(那个年代不能拍过多的负面电影)就有很多抗议声,后来原本投资的公司看到这个势头,决定不听莱昂导演的话,又恶意删减到110多分钟,然后上映,没想到,观众的意见更大,后来莱昂导演很失望,之后也米拍什么电影,不就就因心脏问题死了,在死后别人发现莱昂导演之前送到国外电影节的那个4小时版本的《美国往事》很好,又开始有很多观众喜欢看,所以说这就是四小时版本的来历,(其实导演莱昂最满意是六小时的,他也有和投资公司商量切割成上下两部,可是公司不愿意,不听他的,结果就成110多分钟的,其实导演莱昂导演对于两三个小时的版本也是满意的)
在今天看来,《美国往事》无疑是一部人人都希望先睹为快的经典,可事实上它的诞生却颇费周折,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1971年,派拉蒙邀请莱昂内执导《教父》,但莱昂内当时正专注于《美国往事》剧本的修改,因此婉转地拒绝了邀请。但当他一切筹备完毕,甚至联系到由罗伯特?德尼罗来出演主角后,《教父》已经上映并大受好评,制片人因此对类型与其非常相似的《美国往事》是否成功没了信心。这一拖,就是11年。这期间,每年嘎纳电影节莱昂内都穿戴整齐地坐在会场,手捧剧本等待投资商。直到1983年,制片人艾隆?贝尔认出了莱昂内并听取了他三个小时的描述决定投拍后,这部名片才有了登上银幕的机会。说到这里,所有热爱《美国往事》的人都不得不感谢莱昂内的执著,如果他稍有放弃,这部影片就可能胎死腹中,这将是世界电影的一个莫大遗憾。
从一个无人接听的电话开始,主人公面条开始回顾他的一生。可以说,面条的追忆一直被负疚、追悔、创楚所缠绕。而占据了面条回忆场景中心的,是35年前因为他的错误或曰“叛卖”而死于非命的挚友,面条所属团伙的老大“麦克斯”。然而在他隐姓埋名35年之后,一封来自“过去”的信件却把他召回了纽约,让他看到了掩盖过去的面纱,这面纱几乎欺骗了他的一生。即使“贝利部长”麦克斯的出现使真相大白,他也不愿承认35年前的一幕是场精心策划好的游戏,眼前这位曾经的挚友就是夺走他一切,包括心爱女孩黛波拉的仇人。影片最后,年迈的面条仿佛又回到了35年前的鸦片馆,他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那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但电话还没有响,于是他面对镜头,露出了笑容,才知道一切的悔愧与伤痛不过是基于他一直还抱有的善良幻想,而事实却远比曾经的悔愧残酷无情。他的梦被撞得粉碎,包括由梦想衍生出的那些伤与痛,也被现实带走,一点不留。
也许面条是美国经典警匪片、世俗神话中的正面人物,他义薄云天,侠骨柔肠,为朋友两肋插刀,有朴素的善恶感和正义感。那么按照这样的标准,麦克斯就是应该被谴责的对象,他老谋深算、阴险恶毒、深藏不露,后发制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自己最好的朋友。
正是面条和麦克斯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正反两题,构成了一种现实与诗意、残人与柔情、惩罚与罪恶的复杂混合,《美国往事》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它的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散文诗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叙述视角,意味深长的人物设置,让它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散发出历久弥香的光彩,那是一种淡黄色的光晕,柔软而鲜亮。
让习惯了快意恩仇的人们不得不在这种心理落差中对社会对人性进行悠久思索。不过岁月终究是岁月,有能掩盖的,也有其必然要揭露的。往事终究是往事,年轻只有一次。《美国往事》里也有太多的细节和感受只能是说的越多,遗漏的就更多。对这部影片的评论已经太多了——原本就是一幕关乎人的一生的故事,有谁能说尽一生呢——每一个人只是表达了掺杂着个人经历的感受与情绪。
《美国往事》当年因为原片太长(将近4个小时),影院要求剪辑到两个小时以内,导演死活不让,但最后还是给剪了,两个小时的阉割版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述,于是观众都表示这是部烂片,自然也没有得奖了,后来导演也郁郁而终,就没人提了。
主要要看当年的其他影片实力
个人认为,84年获得奥斯卡的“莫扎特”,很有实力
而且要注意奥斯卡的评选规则,只有一年,不能跨年参加的。
好片却没赶上好时候!遗憾的片子太多了!遗憾的演员,电影工作者也有啊,要不怎么时不时出来个追授的奥斯卡奖。奥斯卡奖是不完美的,第一届就出现了个重大的丑闻,第一届的奥斯卡影后据说为了得奖,只是在头一天请各位元老吃了顿饭,就私下买通了元老评委。
盼望着《美国往事》得个“追授”的奖吧!!!
不知道、《摔角手》也没。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