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巴西戏剧状况如何?


实在受不了上面的回答,还是我来吧

 

 

 

当代巴西戏剧
朱景冬2013-06-21
   来源:《当代拉美文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作者简介:朱景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巴西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十六世纪就产生了充满宗教色彩的戏剧表现形式“对话”、“短剧”等。何塞?德?阿切塔(1534-1597)的宗教短剧《广泛布道》便是当时最杰出的剧本之一。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巴西戏剧先后经历了社会戏剧、浪漫主义戏剧、风俗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等重要发展阶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何塞?达?塞尔瓦(《东道主》)、博特略?德?奥利维拉(《为朋友的朋友》和《爱情、骗局与妒忌》)、贡萨尔维斯?德?马加良埃斯(《安东尼奥?何塞》和《奥尔夏托》)、马查多?德?阿西斯(《植物课》)、弗朗萨?胡尼奥尔(《女博士们》)、胡安?多?里约(《美丽的贵妇巴加斯》)、克劳迪奥?德?索萨(《阴影中的花朵》)、豪拉西?卡马戈(《上帝报答你》)等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巴西戏剧虽然受到过欧洲浪漫主义戏剧和风俗主义喜剧的影响,但是它始终植根于巴西和拉丁美洲大地,取材于本国本洲的社会现实,在历代作家们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的民族戏剧。

  进入20世纪四十年代后,随着拉丁美洲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文学事业的繁荣,巴西戏剧有了更大的发展,而1941年波兰作家辛赛斯基的到来为巴西戏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深受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熏陶,是一位有才能的舞台艺术家——有名的戏剧导演和演员,他为巴西带来了苏联和德国的戏剧表演技巧,他还特别支持由巴西一群有造诣的舞台艺人组成的喜剧演员剧团。这个剧团建于1938年,其突出贡献是结束了巴西戏剧的分散时代,重视导演的作用,强调舞台演出的辅助因素(布景、灯光、服装和音响),使巴西戏剧的革新臻于完善,它的出现标志着巴西现代戏剧的开始。

  喜剧演员剧团的活动强有力地推动了巴西戏剧的发展和新剧团的诞生,其中有阿尔弗雷多?梅斯基塔领导的实验剧团、德西奥德?阿尔梅达?普拉多领导的大学生剧团、佩南布科领导的钟爱者剧团和里约热内卢的黑人实验剧团,以及由意大利企业亮枝携家弗朗科?桑帕里主持成立搭旁的著名巴西喜剧团。

  从这时起,巴西戏剧虽然受到欧洲和美国戏剧的影响,但还是涌现出一批具有巴西民族特点的优秀剧作家和戏剧作品。其中最灿烂的明星是纳尔逊?罗德里格斯(1912-1980)。由于他的著名剧本《新娘的服装》(1943)的成功上演而成为当时巴西戏剧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由于《新娘的服装》一剧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当代西方流行的爱情题材的重视,运用表现主义技巧革新了戏剧形式,特别是把人的下意识活动引入了巴西戏剧,从而引起了一次戏剧艺术的深刻革命。这一新型剧作出现之后,客观主义的戏剧情节和平淡无味的台词便渐渐消失了。

  《新娘的服装》的剧情并不复杂:一个女人被汽车撞伤,送往医院,昏迷不醒,外科医生为她治疗,报纸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女人伤势过重,终于死去。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具体内容却包含着一系列故事,例如女人死前,为了婚姻问题同她的姐姐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口角;然后她上了街,一种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以汽车的形式出现)使她丧命。

  对罗德里格斯的戏剧,有赞扬者(称他是巴西现代戏剧之父),也有批评者。但是他的戏剧才能是不可否认的。他的戏剧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使观众感到不快:他们不喜欢激烈冲突场面和不愉快的舞台表演气氛。关于这一点,罗德里格斯自己解释说:

  “快乐不属于戏剧,乐观亦然。一出戏的力量和纯洁性敬伏,可以根据它在观众中引起的失望的程度来判断。戏剧,要么是失望,要么就不是戏剧。”“我的戏剧充满了自杀,血亲连姻,私通和癫狂。但是要知道,正常的人,由于他的明显的热诚,是做不出任何戏来的……此外,在我们这样一个不幸的病态世界上,做一个不幸的人,做一个病人,几乎也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笑,无异于用灵堂的烛焰点一支烟。”纳尔逊?罗德里格斯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还有《一个无辜的女人》(1939)、《家庭相册》(1945)、《黑天使》(1946)、《华沙六号》(1950)、《女死者》(1954)、《溺死者的女主人》(1955)、《七只小猫》(1958)、《金口》(1959)、《蛇》(1978)等。

  雷蒙多?马加良内斯(1907-)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批评家和科学院士;他的剧作极为丰富,题材多种多样,有历史剧、短喜剧、话剧、时事讽刺剧、风俗主义剧,等等。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历史剧《一个犹太人》(1939)、《卡洛塔?华金纳》(1939)、《风流皇帝》(1946),喜剧《说谎的女人》(1937)、《乌拉圭的婚事》(1939)、《愧儡》(1939)、《莱罗--莱罗--家的冒险》(1944)。但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要推《那个女人是我的》(1950)和《面包里的歌》(1953)。

  佩德罗?布洛奇(1914-2004)以他的重要剧本《欧律狄刻的双手》(1951)多年间成为千千万万观众注意的中心。此剧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四十余国上映。布洛奇是当年首位在美国百老汇上演自己作品的巴西剧作家,1952年他的作品《良心》在纽约公演。他一生创作了二十余部戏剧。他的剧作多为独角戏,大多表现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他的晚期作品则更多关注巴西社会的贫富分化。他一生著书百余种,包括戏剧、医学专著和童话。他最著名的剧作当属《欧律狄刻的双手》,这个剧的人物独白虽然只像一出有趣的音乐剧,但是剧本的情节却特别吸引观众:一个人试图借助一位迷人的女子逃脱家庭生活的贫困和痛苦。但是当他悔悟后归来的时候,却没有受到人们亲热而高兴的欢迎。布洛奇的其他名剧还有《天使的衬衣》(1951)、《前襟上的一根钉》(1951)、《一只猫死在中国》(1952)等。

  吉列尔梅?菲格雷多(1915-),是有名的新闻工作者和小说家,他以剧本《戈迪瓦女士》登上剧坛。这个剧于1948年上演,翌年获得由巴西戏剧批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剧本金质奖章和巴西文学科学院颁发的“阿图尔?阿塞维多”奖。1949年,他的剧本《大罢工》在波尔托?阿莱格雷搬上舞台。1951年,他的剧本《堂胡安的悲喜剧》在圣保罗上演;1953年,他的著名悲喜剧《狐狸与葡萄》问世,并由国家剧团在里约市立剧院上演。此剧很快被译成几种外国文字,先后在维也纳、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马德里上演。

  何塞?达?西尔维拉?桑帕约(1914-),原为职业医生,在创作了剧本《家庭足球赛》(1931)和《裁缝雷希纳尔多》(1934)后,1948年转任导演和剧团老板。一年后,他带领自己的剧团在博尔索剧院演戏。从1951年起做巡回演出。他写了不少有一定独创性的剧本,如《一个巨人进入舞台》、《做妻子的难处》、《生活艺术化》;讽刺剧《好心人之间的和解》(1949)、《冲突》(1950)和《没有山茶花的绅士》(1953)等。

  阿维利奥?佩雷拉?德?阿尔梅达(1906-)是一位善于描绘圣保罗现代社会生活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语言明朗,剧情简单,内容通俗。例如反映乡村贵族家世没落的《古老的货仓》(1951),描述1932年的革命进程的《圣马塔?法布里尔》(1955),表现社会秩序败落的《政教协定的道德》(1956),讽刺竞选运动的《集会》等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恩里克?蓬赫蒂(1899-),是二十年代中期跻身巴西剧坛的作家,当时他创办了有名的杂志《一千零二夜》。他的剧作主要有讽刺剧《蒂维里奥》(1932),喜剧《模特儿》(1951),音乐剧《没有心灵》、《没有眼泪的悲剧》等。

  豪尔赫?安德拉德(1922-)由于剧本《延期付债》(1957)的演出成功而获得大剧作家的盛名。安德拉德原为圣保罗戏剧艺术学校的演员,毕业后从事戏剧活动。他出生在农村,在乡间度过童年,对农民和乡村的生活十分熟悉。他的剧本《望远镜》就反映了圣保罗一个富有的农村家庭的衰败。《延期付债》是一个富有地方色彩的剧目。剧情以1929年到1932年的咖啡危机为背景,反映了一个繁荣时代的结束。他的另一个剧本《心灵的采石场》具有史诗般的故事:在一个荒凉而死寂的世界上,一个女人充当向导,剧中人的经历不同平常,展示了一幅异乎寻常的景象。《得救的道路》以发生在米纳斯?热拉伊斯的一桩真实故事为基础,生动描写了移民区的生活情景。一群一无所有的饿殍,因为对当局提了抗议而遭到压制,不得不面对警察的手枪沉默下来。他的作品还有《楼梯》、《银刀盒》、《火灾》和《男爵的骨头》等。

  埃尔纳尼?福纳里(1899-)是里约格兰德的记者,1938年创作了剧本《没什么!》后,又先后发表了《美丽的小姐》(1939)、《再生的时候》(1947)、《没有方向》(1951)和《五月初》等。巴西戏剧批评家海梅?巴罗斯称赞福纳里说:“福纳里先生以他的重要剧本《没什么!》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又以《美丽的小姐》为我国的戏剧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典范:如何扎根于我国的历史、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觉来创造巴西的戏剧。”

  埃米洛?博尔瓦?费利奥是一位戏剧批评家兼导演,他以表现希腊题材的剧本《马戏团里的电光》(1944)开始戏剧创作。此后他写了许多剧本:《没有土地的胡安》(1947)、《神父的母骡》(1949)、《金色的船》(1949)、《三个严厉的绅士》(1950)、《青蛙与星星》(1952)、《一扇朝天开的门》(1952)、《克里克里太太做导演》(1956)等。《神父的母骡》,又名《无头的母骡》,是一出悲剧,描写星期四的夜间,神父的姘妇突然变成了一只强有力的动物,到处奔跑起来,人们看到后十分惊讶。剧本把巴西北方的神话故事同天主教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具有奇特的宗教神话色彩的戏目。这部剧作包括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是通过种植园的工人在夜晚的聚会上的回忆展现的。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对话准确清晰,伴随着歌唱、音乐、舞蹈和叙述故事者的话语。剧情十分生动。

  埃德加德?达?罗查?米兰达,生于里约热内卢,曾在美国学习戏剧艺术。他的第一个剧本《到土地富饶的地方去》,故事发生在米纳斯?热拉伊斯,正是人们狂热地寻找黄金的时代。写得刚劲有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面貌,具有地方色彩。1954年,他以另一个剧本《西北风》获得圣保罗创建四百周年纪念委员会颁发的奖金。此剧也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剧本的背景是格兰德山区的原野,地处圣保罗的内地。由于长期干旱无雨,一个乡镇变成了一片荒野。一群混血儿、黑人和铜色皮肤的土人,由于可怕的贫困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共同信仰一种原始宗教,但是严酷的环境使他们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望境地。

  伊萨克?贡丁?费利奥生于雷西菲,他以剧本《大旱天气》闻名剧坛。这是一出悲剧,描写巴西东北部发生的干旱为人民带来的灾难。一群贫困交加的农民成了干旱和饥渴的牺牲品,挣扎在死亡线上。在强大的大自然的压迫下,人们显得软弱无力,有的精神失常,有的死死抓住基督教最主要的信条当作逆来顺受的支柱。一幕幕悲惨情景使读者的心情难以平静。贡丁的其他剧作还有《良心的冲突》、《明天继续生活》、《一颗流星》、《聪明的先生》等。

  安东尼奥?卡拉多(1917-)多年从事新闻工作,为《晨报》撰稿。1941年到1947年侨居伦敦,后赴巴黎,为法国电台工作了九个月。回巴西后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萨尔维亚诺上任》,为剧院写了两个剧本《阿西达德谋杀案》(1954)和《法兰克尔》。关于第一个剧本,剧评家们做过这样的评论:“从情节安排和人物特征上看,《阿西达德谋杀案》扩大和加深了我们对人类现实的认识和经验,无论从个人的意义上还是从社会的意义上讲都是如此。”“从对话的力量、场面的戏剧结构和人物的真实性上看,这个剧目算得上是我国戏剧中最出色、最严肃、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由于这个具有不寻常价值的剧本,安东尼奥?卡拉多加强了人们对我国的戏剧和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阿里亚诺?苏亚苏纳(1927-),出身帕拉伊瓦一个信奉新教的家庭,1950年毕业于雷西菲大学法律系。其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建了“佩南布科大学生剧团”。1951年开始信仰天主教。此后在雷西菲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并为《佩南布科日报》撰写戏剧评论。1957年他的《慈悲的女人》一剧上演后,他一跃而成为同代剧作家中的佼佼者,备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慈悲的女人》交织着民间故事和天主教色彩。剧中运用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点和通俗内容的歌谣,并且贯穿着强烈的宗教思想,这是该剧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此外,苏亚苏纳还有两个剧本《可疑的婚姻》和《圣灵与母猪》。

  拉克尔?德?克罗斯(1910-),是巴西当代有名剧作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是《灯笼》。剧评家阿尔梅达?普拉多谈到克罗斯时说:“在巴西戏剧中,没有哪个作家像拉克尔?德?克罗斯那样善于描述人物的对话,也没有哪个作家像他这那样能够同时让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用文学语言和自发的语言讲话,而且口齿清晰而自然。”

  在众多的当代巴西剧作家中,希安弗朗塞斯科?瓜涅里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年轻作家。他的剧本《希母巴》曾在圣保罗上演,并曾在国际戏剧节上演出,后又在罗马搬上舞台。大城市的社会气氛和艰难的生活条件成为这出剧表现的雄辩的社会内容。他的另一个剧本《种子》写的是城市题材,反映了无产者的生活和他们的政治斗争。批评家萨巴托?马加尔迪谈到这位剧作家时说:“在年轻剧作家中,希安弗朗塞斯科?瓜涅里是唯一获得成功的一个,他的年龄还不到三十岁。”

  玛丽亚?克拉拉?马查多是巴西当代著名的儿童剧作家。她创作的儿童剧《小幽灵普鲁弗》、《小红马》、《抢劫葱头的人》、《善良的小巫婆》等,艺术性很高,在巴西广为流传。马查多作为一位天才的儿童剧作家,为当代巴西戏剧的表演技巧做出了贡献。她把笼罩着幻想、梦境和启示的故事搬上了戏剧舞台。

  为了推动戏剧事业的发展,巴西政府对戏剧活动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937年成立了一个官方戏剧组织,名为“国家戏剧局”,附属于文化与教育部。著名作家埃德蒙德?穆尼斯曾担任该局局长。他给戏剧活动以巨大的推动。他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剧场,上演了不少巴西剧作家们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商业剧团和职业剧团所不敢上演的。在他的领导下,民族音乐学院和国家喜剧团的演出活动也十分活跃。圣保罗市政府每年为在本州从事戏剧活动的剧团拨出资金一千五百万比索,以促进戏剧的发展和传播。“国家戏剧局”为戏剧做出的预算每年达五千万比索。

  关于巴西当代戏剧的倾向,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西班牙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加西亚?洛尔卡的影响,其代表是佩德罗?布洛奇、恩里克?蓬赫蒂等剧作家。他们的戏剧语言美丽,富于诗意,戏剧形象丰富、奇特。另一种倾向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表现主义和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的影响,其代表是纳尔逊?罗德里格斯、西尔维拉?桑帕西奥等。

  除了这两种倾向外,还应当指出,描写社会风俗、资产者的生活和无产者的悲剧的题材也在剧作家们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剧作家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这类题材,许多剧作家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创作了取材于巴西现实生活的、吸引人的、有表现力的剧本。

  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戏剧、戏剧倾向和戏剧家都对巴西戏剧产生过影响:古典戏剧、新古典戏剧、“艺术喜剧”、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通俗戏剧”、易卡生的戏剧、萨特、米勒、田纳西?威廉斯、苏联的戏剧、皮兰德委、布莱希特、萨缪尔?贝克特、奥亚尔、萨根、乌戈?贝蒂、滑稽剧、具体剧等等。巴西戏剧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它的尝试是勇敢的、大胆的。而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巴西戏剧正处在新的发展、新的繁荣阶段,它的强大生命力与日俱增,在巴西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因为它紧紧地同巴西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事业联结在一起,成为巴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鼓舞着广大民众为争取美好的未来而从事着辛勤的劳动和斗争。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期:从以农业衡肢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从乡村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转变为城镇市民占大多数,从一元的价值观、伦理观变成了多元的价值观、伦理观284社会的转型必然给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领域的各种形态带来较大的冲击,一切不适应新的社会机制的都要被改造,甚至被淘汰。戏曲,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分子,自然不能例外,一样会受到冲击,若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型。  传统戏曲如何融入当代  改制的本质,是打碎现有的铁饭碗体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要想在戏曲表演的行业内成为名角、红角,没有本事是不行的;想在行业内站住脚,并得到不菲的报酬,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没有自己“绝活”,也是不行的。  目前戏曲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要原封不动地保持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cgc另一种则是鼓励大胆地吸收当代的艺术元素e让传统的戏曲融入当代的意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进行力度较大的改造62  客观地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局咐毕世限性c保守派不了解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变化:元杂剧不同于宋杂剧,南戏不同于元杂剧,就连今日之京剧也是既不同于 “同光十三绝”时期的京剧,也不同于四大名旦时期的京剧。他们更不了解当下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如农民,也不同于30年前的农民。激进派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之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话剧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戏曲。他们在戏曲振兴工作上所做的努力,有的出于自身专业的需要,有的则出于对民族戏剧艺术的情感,而对底层社会的生活状况以及草根阶层的审美要求则了解甚少2  就目前情况来看,最好的态度是允许戏曲艺术形态多元化现在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传统的农业文化、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都有很多信奉的人群。就拿过去统领一切的农业文化来说,虽然退出了主宰的地位,但是并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因为它是构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灵魂之中,成了我们性格、品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算是知识分子阶层,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中有的认为,西方的文学艺术比起本国的文学艺术要胜出几筹;也有的对西方文化不以为然,认为世界的动荡以及目前社会的种种弊端,都是西方文化造成的;还有的则主张,中西方文化都各有优长,也各有缺陷,因此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吸收中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其实,正确的态度应是:让戏曲园地百花齐放,既允许表现传统文化的戏曲样式存在,也要吸收现当代艺术元素的多重舞台表现形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和审美要求;既要让戏曲重新回到市场,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数扰。  自上世纪50年代戏改之后,大部分戏曲班社转制成国营剧团,其一切开支基本上都由政府承担,使得戏曲的演出与市场完全脱节。戏改的好处是提升了艺人的社会地位,他们不再因生存的压力做迎合低级趣味的表演,而是一心一意地在 “艺术”上下功夫。因此,戏改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戏曲舞台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剧目和优秀的演员。  然而,戏改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明显,主要表现为:戏曲舞台 “随大流”现象较严重,戏曲剧目及演员缺乏创新的动力。由于剧团属于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拨款,不管演出收入如何,演员的工资待遇基本不变。多演与少演一个样,演得好与演得不好,与收入的关系也不大。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剧团和演员在市场上搏击的能力不强,遭遇挫折的承受能力也较弱。  中外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但凡脱离了市场的艺术,都是没有前途的;而历来得到长足发展的艺术,全是由市场推动的。市场兴隆,收益较高,自然地会吸引许多有才干的人投身于艺术行业,形成......余下全文>>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期: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从乡村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转变为城镇市民占大多数,从一元的价值观、伦理观变成了多元的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的转型必然给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领域的各种形态带来较大的冲击,一切不适应新的社会机制的都要被改造,甚至被淘汰。戏曲,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分子,自然不能例外,一样会受到冲击,若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型。  传统戏曲如何融入当代  改制的本质,是打碎现有的铁饭碗体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州改。要想在戏曲表演的行业内成为名角、红角,没有本事是不行的;想在行业内站住脚,并得到不菲的报酬,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没有自己“绝活”,也是不行的。  目前戏曲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要原封不动地保持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另一种则是鼓励大胆地吸收当代的艺术元素,让传统的戏曲融入当代的意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进行力度较大的改造。  客观地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局限性。保守派不了解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变化:元杂剧不同于宋杂剧,南戏不同于元杂剧,就连今日之京剧也是既不同于 “同光十三绝”时期的京剧,也不同于四大名旦时期的京剧。他们更不了解当下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如农民,也不同于30年前的农民。激进派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之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话剧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戏曲。他们在戏曲振兴工作上所做的努力gkos有的出于自身专业的需要,有的则出于对民族戏剧艺术的情感,而对底层社会的生活状况以及草根阶层的审美要求则了解甚少。  就目前情况来看,最好的态度是允许戏曲艺术形态多元化。现在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0传统的农业文化、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都有很多信奉的人群。就拿过去统领一切的农业文化来说,虽然退出了主宰的地位,但是并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因为它是构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灵魂之中,成了我们性格、品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算是知识分子阶层,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中有的认为,西方的文学艺术比起本国的文学艺术要胜出几筹;也有的对西方文化不以为然,认为世界的动荡以及目前社会的种种弊端,都是西方文化造成的;还有的则主张,中西方文化都各有优长,也各有缺陷,因此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吸收中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其实,正确的态度应是:让戏曲园地百花齐放,既允许表宏银现传统文化的戏曲样式存在,也要吸收现当代艺术元素的多重舞台表现形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和审美要求;既要让戏曲重新回到市?284植荒芡耆鍪植还堋! ∽陨鲜兰停担澳甏犯闹螅蟛糠窒非嗌缱瞥晒缤牛湟磺锌Щ旧隙加烧械#沟孟非难莩鲇胧谐⊥耆呀凇O犯牡暮么κ翘嵘艘杖说纳缁岬匚唬遣辉僖蛏娴难沽ψ鲇系图度の兜谋硌荩且恍囊灰獾卦凇 耙帐酢鄙舷鹿Ψ颉R虼耍犯闹蟮缴鲜兰停福澳甏夜非杼ㄉ嫌肯殖隽艘慌判愕木缒亢陀蔽迹宴判愕难菰薄! ∪欢犯牡谋锥怂孀攀奔涞耐埔朴从飨裕饕硐治合非杼ā 八娲罅鳌毕窒蠼涎现兀非缒考把菰比狈Υ葱碌亩ΑS捎诰缤攀粲谑乱档ノ唬晒也普睿还苎莩鍪杖肴绾危菰钡墓ぷ蚀龌静槐洹6嘌萦肷傺菀桓鲅莸煤糜胙莸貌缓茫胧杖氲墓叵狄膊淮蟆S纱舜吹囊桓鲋苯雍蠊牵缤藕脱菰痹谑谐∩喜鞯哪芰Σ磺浚庥龃煺鄣某惺苣芰σ步先酢! ≈型庖帐醴⒄故犯嫠呶颐牵旱餐牙肓耸谐〉囊帐酰际敲挥星巴镜模欢吹玫匠ぷ惴⒄沟囊帐酰怯墒谐⊥贫摹J谐⌒寺y找娼细撸匀坏鼗嵛矶嘤胁鸥傻娜送渡碛谝帐跣幸担纬桑嘞氯模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