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陈晗”不是别人给他划定的枷锁,而是他给自己划定的底线。是否坚守底线,是对灵魂的终极考验。能坚守底线,灵魂就有底了;如果你能坚守底线,一个人来了就不会忘记路;只有坚守底线,理想才能在远方立足。
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的一大政治智慧。把“皇帝的权利放在空中”,通过皇帝的口气安抚天下诸侯,既可以减少自身的政治阻力,又可以为击败对手提供“弹药”,这也是曹魏政权在与蜀吴政权的对抗中始终保持上风的有利法宝。
曹操为什么抱了25年皇帝还不敢当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带着编辑的大铁头往下看。
首先,他知道在柏寒王朝末期天下大乱的时候,拥立皇帝做太子更有道理。如果他废了皇帝,自立门户,诸侯就会联合起来反对他;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在舆论上给政敌和亲汉势力一个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纵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多发生在他被封为龚伟和王维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保留狄咸的招牌,对于安抚崇汉、巩固内地仍有重要作用。
孙权有一次奉承曹操想曹操称帝。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曹操损失了不少兵力,最后不得不回到北方专心处理事务,北方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所以孙权对曹操: 曹操你现在是天下所有人敬仰的。你不应该满足于一个皇位,而应该进一步废除汉高祖刘勰,自己成为一代帝王。曹操怎么可能看不出孙权的意图,故意让自己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所以虽然很想当皇帝,但还是拒绝了。
所以曹操虽然控制了汉朝的政权,独揽大权,但始终维护汉帝,不称帝。直到他死后,曹丕称帝,才追认他为“武帝”。曹操在陈群等人劝他当皇帝的时候,他曾经用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回答:“如果天命在我,我就是周文王。”这其实也解释了曹操的思路。皇帝虽然是傀儡,但为了国家的稳定,还是要充当“文王”的角色。至于改朝换代时期,他把前期的工作都准备好了,留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