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德国吕贝克地区的法庭审判现场,上演了一场暴力枪杀。
31岁的Marianne Bachmeier在审判现场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手枪,对准被告席上的男子连开8枪,其中6枪射入男子后背,致其当场死亡。
Marianne Bachmeier
意外发生得太快,神圣的法庭转眼间变成血腥凶杀现场,人群慌乱惊呼,刚开完枪的Marianne却平静地扔下手枪,准备接受法律的审判。
媒体骚乱,事件很快随着报道传向大街小巷,但人们对凶手的看法却出现了两极分化:
有不少人,为法庭上残暴的凶杀行为叫好。
原因很简单,被枪杀的男子是侵犯7岁女孩至死的嫌疑犯,而开枪的女性,是女儿惨死他手的悲伤母亲。
母亲为女儿复仇,在法庭上对侵犯女儿的禽兽连开八枪——当完整的故事展现在眼前时,法律与情感的激烈碰撞,让整个国家的民众陷入沉思。
即使是在40年后的今天,被称为“德国复仇母亲”的Marianne的故事,依然混杂着共情与巨大的争议。
媒体将其称为“德国战后最瞩目的治安案件”,母亲的人生和女儿的悲剧,也在几十年中,一次次被人们提起。
Marianne的人生并不幸福,父亲脾气过激,母亲改嫁后又遇到家暴成性的继父,原生家庭与婚姻的诅咒,一路延续到了她的身上。
16岁那年,Marianne怀孕产子后被当时的男友抛弃,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只能选择把孩子送人抚养。
2年后,相同的事情再次发生在她身上,第二个孩子也只能送人,到第三次怀孕,Marianne生下了Anna,经历过不幸的她发誓一定要保护女儿,让她能有幸福的人生。
单亲妈妈的生活并不容易,她经营着一家酒吧,母女两人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Anna长到7岁。
1980年5月5日,悲剧发生了。
那天,Anna和母亲发生争执后逃学,不知为何去了35岁的邻居Klaus家中。
Anna曾去邻居家逗过小猫,但她并不知道,这位名叫Klaus的邻居曾是位性犯罪者,因性虐待两名女孩而被施以化学阉割。
当天,Marianne一直没等到女儿回家,直到Anna的尸体在运河边被发现。
Marianne人生中唯一的希望,消失了。
后来的调查显示,邻居Klaus把Anna骗到家里后,两人在家中独处了数小时,这期间,他对孩子实施过侵犯。
最终,他用未婚妻的连裤袜勒死Anna,把她的尸体藏在纸板箱里,然后运到岸边抛尸。
他的未婚妻发现之后当天报警,Klaus也选择了认罪。
当时有报道提到,在Anna一案发生4年前,Klaus自愿接受了化学阉割,以此来换取减刑。
但有人透露,在那之后,他通过激素治疗扭转了化学阉割的效果,重新恢复自己的欲望。
被捕后,Klaus竟然声称自己无意虐待Anna,一切都是因为7岁的Anna试图勾引他。
Anna说要告诉大人他侵犯自己,以此来威胁、勒索他,他害怕再一次坐牢,这才杀死了Anna。
同时他的辩护律师声称,Klaus的行为是由于多年前自愿阉割后接受的激素治疗,导致的荷尔蒙失衡,并不是他故意要杀小女孩。
两人的论调统一下来就是,自愿接受阉割的Klaus是个好人,他也不想这样的悲剧发生,一切都是体内激素作祟。
辩护律师一直在为Klaus开脱,再加上,Klaus杀了Anna还要污蔑是孩子在主动勾引,作为的母亲Marianne被彻底激怒。
Klaus上一次侵犯女孩被捕时,因为主张自己是精神疾病患者,在接受化学阉割的条件下最终没有被重判。
但显然,法律的纵容导致了悲剧的再一次发生。
失去一切的Marianne,最终做出了决定:他杀死了我的女儿,那我也要杀死他。
在吕贝克地区法院审判的第三天,Marianne从钱包里掏出手枪,毫不犹豫地连续扣下8次扳机。其中六枪击中了Klaus,他倒在法庭的地板上,当场死亡。
“他杀了我的女儿…我想轰爆他的脸,但当时只能做到射击后背…
我希望他中枪后当场死亡。”
亲手杀死侵犯女儿的罪人后,Marianne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不知是她自己有意还是律师提议,在接下来的审判中,Marianne的律师主张,她因女儿被杀冲击过大,表现出精神错乱的迹象。
她说,自己其实是在梦中开枪杀了Klaus,并不是在现实之中,同时,她还宣称,自己在法庭上看到了女儿Anna的幻象。
给她做检查的医生提到,在要求Marianne提供笔迹样本时,她在纸上写下:“Anna,我是为你而杀了他。”
这之后,她在笔迹样本上画了七颗心,在她心里,每一颗心,都代表女儿生命中度过的一年。
为Marianne量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当时,Marianne的案件已经闹到人尽皆知,站在她这边,甚至要求无罪释放的人不在少数。
舆论迎来一波大爆发,不少人称她是守护女儿的英雄,让侵犯女儿的恶魔死在枪下合情合理,任何一位父母站在她的立场上,都会毫不犹豫地扣下扳机。
甚至,在Marianne接受审判时,很多人排队赶到现场支持她,一些报道中提到,还有人写信威胁法院不能给她判刑。
“阉割不是性犯罪的治愈方法”、“如果罪犯不死,只会有更多受害者”、“她是为女儿复仇,也是为民除害”...公众的情绪在审判那周达到了最高峰。
而在案件的伦理难题之外,还有关于枪击事件是否早有预谋,以及该定性为谋杀还是过失杀人的法律上的辩论。
不同的裁决有不同的惩罚。如果谋杀成立,Marianne最高会被判无期徒刑。
法律最终要给出定论。1982年11月,Marianne被指控犯有谋杀罪。不知是否是因为舆论压力太大,后来检方撤销了谋杀指控,来年3月以过失杀人罪定罪,并因非法持有枪支被判处六年监禁。
当时的一项调查表示,28%的德国人认为量刑适当,27%的人认为太重,25%的人认为判罚太轻。
但无论如何,这场法庭枪杀案,还是画上了句号。
Marianne的故事还没有到此结束。
在服刑的第三年,Marianne就因表现良好重获自由。媒体的报道让她声名鹊起,她向媒体独家售卖自己的人生故事,来支付在审判期间的法律费用。
她的故事被写进报道,搬上舞台,拍成纪录片,她本人也成为全球知名的“德国复仇母亲”。
1995年,在法庭枪杀的14年后,她在节目中承认,开枪打死了杀害女儿的凶手是经过深思熟虑。
为了对他执行审判,为了防止他进一步散布关于女儿的谎言,污名化女儿,她选择了法律之外的途径,为女儿复仇。
同时,关于她的纪录片中,当时的邻居提到,在枪击发生前目睹了Marianne在自己的酒吧酒窖里用枪进行瞄准练习的场面。
一切证据都指向,法庭枪杀是一起计划周全的谋杀案,Marianne本该以谋杀罪名被指控,余生在监狱中度过。
但就像法律曾在性侵犯身上“网开一面”那般,在Marianne身上,历史也再一次重现。
之后的Marianne结婚又离婚,几经搬迁,被诊断出胰腺癌后,又重新回到已经统一的德国。
生命中剩下的时间里,她要求NDR的记者拍摄,记录下她人生的最后几周。
1996年,Marianne去世。
她被葬在女儿Anna的旁边,了解过这对母女的人来到这里,在她们的坟墓前献上鲜花。
分别16年后母女重逢,小Anna再一次见到了妈妈。
没有争吵,没有痛苦,没有性侵犯人带来的恐惧。
在另一个世界,她们终于能相拥而眠。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