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防中暑知识 预防中暑安全知识

老铁们,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高温防中暑小知识和预防中暑安全知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高温防中暑小知识以及预防中暑安全知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夏季高温怎样防中暑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出现中暑如何急救?

夏天估计天气都炎热,特别是在室外工作的人如何来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

1、穿轻薄、浅色的宽松衣服。

2、在户外干活尽量选择在阴凉处,避免正午的时间段外出,要涂点防晒剂,戴上宽檐帽或者是遮阳伞。

3、高温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在室内活动,温度高的时候尽量要开启空调。

4、在高温天气,嗯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的摄入,要多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饮水。最好要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和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钠、钾等体内丢失的一些电解质,高糖饮料和酒精性饮料,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5、各类人群都容易受高温中暑的影响,但是65岁时候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慢性人群,婴幼儿更要格外关注发生中暑,在高温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

中暑症状

1、轻度的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口干心慌,脉搏增快,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2、重度中暑可以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在10~15分钟内,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不紧急救治,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高温天气如何防中暑

高温天气防止中暑的小妙招有:及时补水,补充糖分效果更好;多喝汤,排出体液;使用隔热窗帘;保证居室通风以及大热天不要打赤膊,等等。

1、及时补水,补充糖分效果更好

在高温多湿的室内和车内,即使不运动,也会因大量流汗和体温上升,导致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流失,结果引起痉挛、昏迷等中暑症状。大家注意及时补充回因大量出汗而失去的水分,同时补充糖分,效果更好。

2、多喝汤

人出汗越多,消耗的体液就越多,喝汤不仅能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绿豆酸梅汤、山楂汤、金银花汤等,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消暑汤。

3、使用隔热窗帘

隔热窗帘利用一些特别材质的布料配合特殊的编织技术,能够起到反射光线和热力的效果,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而且,隔热窗帘是不透视的,外面是无法看到屋内情况的,有利于隔离热力和调节光线,提高冷房或暖房的效果,为节能环保出一份力。

4、居室通风

防中暑最重要的是室内通风,千万不要经常门窗紧闭。早上或傍晚的时候最好开窗、开门通风,中午炎热时则可以开空调或电扇,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C左右,避免中暑。

5、大热天不能打赤膊

应该穿着排汗透气的轻薄衣物,而不要打赤膊,因为流汗后直接吹风,会让毛细孔迅速收缩,湿气与热气会闷在身体里无法排出。

男生总喜欢在酷暑打赤膊图凉快,不过依中医的观点,打赤膊吹风容易受寒,毛细孔急速收缩,反而让湿热都闷在体内,更容易中暑。

在太阳的暴晒下,人体中暑的概率会升高,因此预防中暑我们外出最好做好防晒工作,可以撑起遮阳伞,戴起这样帽,还可以穿防晒衣,尽量少穿黑色衣服。

预防中暑安全知识

预防中暑安全知识篇1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受损的一种疾病。从病因上来说,中暑是一种物理条件致病的疾病,即高温。因此中暑有特定的发病季节和环境,最常见的发病季节当然是夏季,最常见的发病环境就是各种高温环境,比如炼钢炉等。不要小看中暑,中暑可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了解中暑不仅可以预防自身中暑,也有助于及时识别、帮助中暑者,使他们脱离危险。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为36~37℃。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人体的体温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为21℃时,大部分的体热(71%)靠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热,少部分的体热(29%)则由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变小,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量减小,而蒸发的散热作用则增强;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人体蒸发有两种方式:即不感蒸发和出汗。

人体及时处在低温中,没有汗液分泌时,皮肤和呼吸道都不断有水分渗出,然后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察觉,又称为不显汗。人体24小时的不感蒸发量为400~600ml。婴幼儿不感蒸发的速率比成人大,因此,在缺水时婴幼儿更容易造成严重脱水。不感蒸发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散热途径。

出汗是可以察觉的汗液分泌,又称为可感蒸发。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而且穿衣服多时,气温达25℃便可引起人体发汗。

汗液中水分占99%,而固体成分不到1%,在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氯化钠,也有少量氯化钾、尿素等。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抽搐,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当人体的中心体温达到41℃时,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预防中暑安全知识篇2

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高温环境中,对高温、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

除了高温、高湿、烈日暴晒等直接原因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运动,且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此外,饮酒、服用镇静类药物等也会因为散热障碍而导致中暑;过度肥胖以及衣服透气不良,加之环境温度及湿度过高,都会导致中暑。

中暑的表现

根据中暑程度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

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而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要小心先兆中暑。

此时,如果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

此时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了头晕、口渴外,还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

此期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

顾名思义,这是中暑中情况最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多发生在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时,此时会突然出现肌肉的阵发性痉挛。

(2)热衰竭常常发生在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多因为直接在烈日下曝晒,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初的症状一般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热射病:如果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可导致体温急剧升高。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躁动不安、瞳孔缩小、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热射病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中暑者死亡。

预防中暑安全知识篇3

中暑预防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中暑的主要原因,在气温升高(超过32℃)、湿度较大(超过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严重的中暑。易发因素包括:1.环境温度过高;2.人体产热增加;3.散热障碍;4.汗腺功能障碍。炎炎夏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的人,只有掌握了正确预防中暑的方法,才能有效避免中暑的发生。

改善工作条件

工厂、建筑工地等单位负责人应做好在高温天气下的工作安排,给员工充足的休息,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一些工作尽量安排在夜间。烈日曝晒下,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中暑常见的诱因。使用人群: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锅炉工人等。

关注特殊人群

身体素质较差的人群,如果居住条件差,高温天气时通风不良,容易发生中暑,特别见于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一些特殊情况

一下情况尤其容易发生中暑,要特别当心:

每年高考,考场外等待孩子的家长们;

夏天驾车带孩子出门的父母,下车时把孩子留在熄火的车内;

各大高校开学前的新生军训。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期间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等,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以及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以备不时之需。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夏日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感到口渴时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2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淡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惫,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多食含水量丰富的食物

夏天多食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的蔬菜;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的营养之需。在高危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证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理机能的恢复,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点30分至6点30分。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此外,注意午休,中午睡1~2小时,也有利于身各系统得到休息。

加强校车安全

校车必须在上下车时,轻点两次人数,避免把儿童遗留在车内。

教训:2013年6月17日8时许,江西某市一名幼儿园司机,在小朋友下车后未及时核对人数,也未检查车内情况,将一名5岁女童遗忘在车内长达7小时,最后该女童因热射病抢救无效而死亡。类似的悲剧时有发生,也警惕我们千万注意!

不要贪凉

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为宜,及时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降至24℃一下。

外出受热归来,忌“快速冷却”。不要立即去吹空调、吹风扇、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婴幼儿中暑的防范

儿童和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在阳光强烈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注意防晒,可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倍的防晒乳液外擦。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室温最好保持在25℃左右。适当补充水分,最好饮用一些淡盐水;不要贪食冷饮,否则会导致肠胃疾病;多食清淡饮食、蔬菜和水果。

孕妇中暑的防范

孕妇应选择凉爽、宽大、棉质的衣服,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不要贪凉,避免感冒,保证睡眠。

盛夏时节,孕产妇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散步或购物时应避开高温时段,避免乘坐拥挤的公共汽车,短时间的外出也要带上帽子或打遮阳伞;室内空气干燥时,应打开加湿器或在家里放一盆清水。

老年体弱者中暑的防范

老年人体质虚弱,是中暑的高发人群。因此,天气炎热时老人应减少室外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感觉到热时,一定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晒水或电风扇、空调等来降温。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少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至少补充2500毫升的水分。

上班族中暑的防范

上班族可以享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但这一人群存在着很大的中暑隐患,一旦出现停电或者在室外时间过长,很容易中暑。他们应进行耐热锻炼,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在办公室里要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空调或风扇的风对着自己吹。

警惕车内中暑

夏日,室外温度往往超过40℃,车窗被太阳曝晒,吸收热量,加上车子密不透风,车厢内的温度更高。所以,当车在烈日下停了一段时间后,最好别立即上车,应打开车门、车窗,让空气对流,待车内温度下降后再进入车内。

长途汽车司机中暑的防范

对于在烈日下出行的长途汽车司机而言,不要长时间在车内开着空调睡觉。因为车辆在停止状态下长时间开空调会导致车内空气难以对流,发动机运转产生的一氧化碳可能聚集在车内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警惕室内中暑

室内中暑多因内部空气不流通,产热大于散热;另一方面经常待在室内的人温度调节功能较差。夏日炎炎,即使待在家里,如果没有空调则要时常开窗,以及开风扇让室内有气流交换。若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热、皮肤发干且发红、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就得注意降温以防中暑。

警惕运动中暑

在炎热的夏季,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同时注意补充水分。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饮水750~1000ml。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引用200~400m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追加补充150~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6~12小时内也应该注意补充液体。

夏日,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户外作业最好戴上遮阳帽,不要在阳光下停留太久。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流失。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要改善工作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夏日外出带上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半茶匙盐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物擦拭,蒸发散热。

关于高温防中暑小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