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冰山融化小知识,以及冰川融化的原因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冰山融化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1、淡水短缺
97%的地球水是海水,只有3%是淡水,这应该能满足地球上70多亿人的需要。约75%的淡水被困在冰川中,90%的含淡水冰川位于南极。
随着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超过了冰的替代,更多的淡水流失到海洋中,在海洋中与盐水混合。在内陆河流来源的山区和高地上发现的冰也在消退,很快就会没有淡水供日益增长的人口使用。
2、过度泛滥
冰川的加速融化产生了更多的河流所要处理的水,这些水溢出并淹没了那些溪流从冰川源源不断的地区。由于没有水资源收集计划,这最终使人和动物流离失所,并摧毁了农场和居民区。随着水量的增加,世界各地沿海地区的低洼地区的潮汐和海平面已经在上升。
3、动物灭绝
由于北极和南极冰层的消失,北极熊的数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北极熊已经适应了这些地区的寒冷条件,但是随着气候的变暖和冰原的融化,它们暴露在陌生的环境中。进化需要数百万年,这是它们负担不起的时间框架。这种栖息地的丧失也影响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因此,它们现在是一种濒危物种。
4、珊瑚礁的消失
珊瑚礁在海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四分之一的动物提供住所,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保护海岸线。它们通常生长在热带浅水中,在那里它们合成阳光。
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整个地球上的珊瑚礁正在消亡,因为它们不再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这直接影响到鱼类种群,而这反过来又影响到依赖海洋生存的人们。因此,粮食短缺危机迫在眉睫。
5、致命疾病的回归
冰是一种净化器,多年来,地球上寒冷的冰川一直在吸收有害的化学物质,禁止空气传播的杀虫剂,以及诱捕在寒冷条件下变得不活跃的古老病毒和细菌。
当冰层继续融化时,一些被困的病毒、细菌和化学物质正处于被释放回循环的危险之中,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人类可能会面临致命疾病的再次回归。
冰川融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变暖和人为原因。
1、气候变暖
由于人类不断砍伐森林,同时焚烧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地球上产生了超过其自净负荷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温室效应加剧。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冰川以极快的速度消融着。而冰川靠自然降雪来补充,以保持其动态平衡,体现着冰川积累和消融的收支平衡。如果不利天气继续下去,冰川还将继续萎缩消融。
2、人为原因
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冰川快速消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口膨胀。由于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滥采地下水,导致冰川减退速度大大加快。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呈现指数增长,而耕地面积却无法相应增加,人地矛盾导致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间,西北地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毁林开荒。以甘肃省为例,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甘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5.6%,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气候恶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冰川的萎缩。
扩展资料
冰山融化对人类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北极的冰川持续融化。如果冰川全部融化,那么全世界的高山冻土层的冰雪也都会融化。冰山储存的水资源,占据全球淡水资源的70%,一旦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会上升66米,直接结果就是人类的栖息地将会无限缩小。
2、全球变暖加剧
如果南、北极冰川全部融化,则说明地球的温度已经升高到了一定程度,那时人类要面临的就是极端的全球变暖。冰川可以形成镜面反射,将一部分的太阳光线给反射走,当冰川全部融化后,因为无法反射太阳的温度,地球温度就会持续上升,最后人类可能会因为过高的温度而无法生存,最终导致灭绝。
3、物种灭绝
由于北极和南极冰层的消失,北极熊的数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如果冰川融化一直加剧,温度一直上升,那么北极熊就会因为不能适应环境以及食物匮乏而灭绝。
1.关于冰山的有关知识
地球上的两极和一些高山地区,长年都是白雪皑皑,穿着一件冰雪“外衣”。
在两极地区,由于那里得到的太阳热量少,气候终年严寒,一年四季都堆积着冰雪;在高山地区,由于那里地势高,空气稀薄不保暖,也有大面积的冰雪覆盖。终年被冰雪所覆盖的面积总共有1600万平方迹攻管纪攮慌归苇害俩千米,90%以上分布在两极地区。
这些冰雪是以冰川的形式在贮存和运动着。哪它又为什么会漂浮在海面上而为什么不融化在海水中?海上漂浮的冰山其实是南极大陆冰盖破裂后,进入海洋的巨大冰块。
南极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像一个盾。数万年不化的积雪在它上面覆盖了数千米厚的冰盖。
冰盖自身的巨大压力使它们不断地向四周的大陆边缘运动。在海边,这些冰渐渐伸入水中,叫作陆缘冰。
当它们伸入水中过多时,由于水的浮力,它们会折断,成为一块漂浮在海上的巨冰。这就形成了冰山。
冰山对于航海是十分危险的,过去人们只能凭眼睛观察它们,现在可以用雷达来监测。分裂的冰块有时可达100多公里范围,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但目前尚没有利用的方法。
2.有关冰川的资料
也叫冰河时代.冰川学说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曾有数次冷暖变化,冰川作用随之重复发生。
气候寒冷时,降雪量增加,发育大规模的冰川,巨大的冰盖掩盖地球,称为冰期;当气候变暖时,冰川大规模消退,叫做间冰期。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我们的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
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在4.1亿到4.7亿年前,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
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第四纪冰川期之后的大冰期,自然就是第五纪冰川期了。
冰川期 glacial age,ice age,glacial period这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所覆盖的时期。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
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
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曾历经三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纪与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续了几千万年,新生代的冰河期则持续了两百万年。
关于冰河期的成因学界至今仍无一定论,部份学者认为,可能和地球自转时,地轴周期性倾斜角度的改变,导致阳光照射量减少有关。冰河期的发生,至今仍是自然科学的一个谜。
虽然科学家已相当肯定地球的绕日轨道和自转轴的变化,与冰河期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些变化并不会改变太阳的入射能量,只改变了入射阳光的分布,却能引起地球上气候极大的变化,这令科学家十分困惑。大约是人类刚出现在地球舞台的两百万年前,地质史上第三次冰河期“第四纪冰河期”同时揭开序幕,全球各地气温开始下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欧洲、北美洲和格陵兰,都被北极一路延伸过来的大冰盖所复盖。
这段期间,欧洲共发生了五次冰河期,北美洲及中国大陆则发生了四次冰河期。至于台湾,目前只确定雪山地区在最后一次冰河期,也就是七至一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曾发生过冰河。
学者们将其称之为“雪山冰期”。第四纪冰川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
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
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山岳冰川至少有5次扩张。在我国,据李四光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4个亚冰期。
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57069平方公里。
冰川期 glacial age,ice age,glacial period这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所覆盖的时期。最近的冰川期在更新世,据在欧洲和北美研究的结果,认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间冰川期。
在日本根据分析冰斗地形(围谷地形,kar)地形发现有两次冰川期。最显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纪-二迭纪,冰川的遗迹残留于冈瓦纳大陆。
除上述两大冰川期外,在欧洲和美洲还发现有前寒武纪、中生代和第三纪的冰川遗迹,但都不太显著。地球自诞生后,气候也一直在变迁中。
地质年代中地球的气候是温暖和寒冷交替著出现。在数十万年以上的极长周期气候中,有大冰川气候周期和冰川时代气候周期。
在震旦纪(大约六亿年前)以前地球上的气候,我们目前并不清楚。从六亿年前前古生代震旦纪起一直到一万年前新生代的第四纪止,地球上的气候共经历了三次大冰川气候。
第一次是震旦纪大冰川期,距今约六亿年;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二叠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3亿年;第三次是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00万年。这三大冰川期气候的时间周期尺度大约是千万年至亿年左右。
在第四纪大冰川期气候中,目前我们已经确知其间气候仍是寒冷与温暖交替出现。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冰川进退次数并不一致,不过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第四纪北半球大部有四次冰期、三个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在北欧则有五次冰期、四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建于1989年,占地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冰川馆是研究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弘扬李四光及。
3.地理小常识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是这样描述冰川的:“冰川冰是由降落到地面的雪转变而来的。
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增加。这一过程在温度接近融点和存在液态水时进行得最快。
其后,占优势的重结晶作用的平均粒径增大。当***体的密度达到约0.84克/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
这标志着从粒雪到冰川冰的转化。”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
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虽然很少有人见过冰川,但是冰川与人类息息相关。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就是发源于冰川的,我国著名的河西走廊的绿洲就是靠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的。原帖来自中国户外资料网:。
4.冰川旅游地理知识
一、什么是冰川?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是这样描述冰川的:"冰川冰是由降落到地面的雪转变而来的。
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增加。这一过程在温度接近融点和存在液态水时进行得最快。
其后,占优势的重结晶作用的平均粒径增大。当***体的密度达到约 0.84克/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
这标志着从粒雪到冰川冰的转化。"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
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二、冰川是怎样形成的?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
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
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这种雪就是冰川的"原料"。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
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三、冰川为什么会运动?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为了适应或消除外力,可作三种变形,即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或称破裂)。一般物体在受力时都有这三个变形阶段。
例如一根弹簧,一般情况下,作弹性变形;当受力超过弹性强度时,作塑性变形,弹簧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当受力特大超过破裂强度时,弹簧拉断,作脆性变形。但是,这三个阶段究竟有主有从,三个阶段并不同样平分秋色。
到底以何种变形为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就冰来说,由于它容易实现晶体的内部滑动,是有利于表现出塑性变形的。
但是,当外力突然增高时,很容易超过冰的破裂强度,发生脆性变形(断裂)。只有在缓慢加荷并长期受力时,冰才能充分显现出塑性变形的特色。
我们知道,物体在长期受力时,哪怕这种力较小,也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冰川下部,由于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老是处于受力状态,使下部冰层的塑性表现得比较充分。
同时,下部冰层的融点由于受压比上部冰层稍低,使下部冰层更接近于融点,因而塑性变形更易实现。这样,冰川下部出现塑性带就不难理解了。
而冰川表层,缺乏长期受力这个重要条件,当外力突然增加时,往往作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脆性带。在一个畅通的山谷中,冰川流动时最大流速出现在冰川表面,愈近谷底速度降低,这种运动方式叫做重力流。
如果冰川运动过程中,在前方遇到突起的基岩或运动变缓的冰块的阻塞,就在那里形成前挤后压的剪应力,这种流动方式叫做阻塞重力流。在发生阻塞重力流的地方,冰中常有许多逆断层,还有复杂的褶皱出现。
四、冰川有哪些类型? 1.山岳冰川山岳冰川呈线(带)状,流动于山间低洼之处。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高山地带。
按其发育规模及形态又可分为:冰斗冰川与悬冰川:冰斗冰川是规模较小而数量最多的一种冰川。冰川的积雪区与流动区无明显界限。
雪线的分布较其它类型的山岳冰川都高。当其冰雪量增加或雪线下降时,冰斗冰川中的雪冰盛满了积雪凹地,冰舌从出口处慢慢向下流动,便形成悬冰川。
悬冰川的冰舌末端为一陡坎,经常发生周期性的崩落,称为冰崩。冰斗冰川与悬冰川多分布在山坡上,冰斗底部的高度与雪线的高度基本一致。
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边缘山区,主要发育这一类型冰川。 2.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山口,漫流于山前平原之上,称山麓冰川,是山谷冰川和大陆冰川的过渡类型。
3.大陆冰川大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则分布在中纬、低纬的一些高山上。
全世界冰川面积共有l5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盖就占去1465万平方公里。因此,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相比,规模极为悬殊。
大陆冰川是冰川面积最大,冰层厚度最大的一种冰川。大陆冰川的运动基本上不受下伏地层的影响。
在大陆冰川中,表面呈凸形之盾状的叫冰。
5.第四纪冰川的相关知识
第四纪冰川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
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
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山岳冰川至少有5次扩张。在我国,据李四光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4个亚冰期。
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57069平方公里。
冰川期 glacial age,ice age,glacial period这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所覆盖的时期。最近的冰川期在更新世,据在欧洲和北美研究的结果,认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间冰川期。
在日本根据分析冰斗地形(围谷地形,kar)地形发现有两次冰川期。最显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纪-二迭纪,冰川的遗迹残留于冈瓦纳大陆。
除上述两大冰川期外,在欧洲和美洲还发现有前寒武纪、中生代和第三纪的冰川遗迹,但都不太显著。地球自诞生后,气候也一直在变迁中。
地质年代中地球的气候是温暖和寒冷交替著出现。在数十万年以上的极长周期气候中,有大冰川气候周期和冰川时代气候周期。
在震旦纪(大约六亿年前)以前地球上的气候,我们目前并不清楚。从六亿年前前古生代震旦纪起一直到一万年前新生代的第四纪止,地球上的气候共经历了三次大冰川气候。
第一次是震旦纪大冰川期,距今约六亿年;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二叠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3亿年;第三次是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00万年。这三大冰川期气候的时间周期尺度大约是千万年至亿年左右。
在第四纪大冰川期气候中,目前我们已经确知其间气候仍是寒冷与温暖交替出现。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冰川进退次数并不一致,不过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第四纪北半球大部有四次冰期、三个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在北欧则有五次冰期、四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建于1989年,占地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冰川馆是研究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弘扬李四光及老一辈地质学家爱国敬业精神,向广大观众介绍地质科普知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坐落于北京西郊翠微山下第四纪冰川擦痕处,是世界上唯一的以第四纪冰川擦痕实物为基础建立的博物馆。
冰川擦痕是地质学家李捷在勘测永定河引水渠地质、地貌时发现的,并经过了李四光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鉴定,于1957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陈列馆的展陈分为冰川擦痕遗迹和5米长的画廊,包括鸵鸟蛋、恐龙蛋、三叶虫、猛犸象牙等化石及各种大小不同的冰渍石实物标本和介绍冰川知识及冰川资源现状四部分内容。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介绍了地球和太阳的形成和关系、人类的诞生、冰川的形成和消亡、李四光创立新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和地质工作者为寻找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所作的不懈努力。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河期(ice age)以下简称冰期。
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千米,冰厚有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130米。
第四纪冰期又分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第四纪冰期的遗迹最多,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开放分类:地理、冰川、地质学、冰期、地史参考资料: 1. 2.贡献者: ihelpyou、sunlad、再见西雅图、瞬弟弟、hazeofsky、szjax、刘家伦、138335、mixiaoxi、高楼居士、whwfjp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银杏、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纽芬兰岛、黄山、活化石、冰川期、九万山、太白山、巴塔哥尼返回页首。
6.冰川旅游地理知识
一、什么是冰川?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是这样描述冰川的:"冰川冰是由降落到地面的雪转变而来的。
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增加。这一过程在温度接近融点和存在液态水时进行得最快。
其后,占优势的重结晶作用的平均粒径增大。当***体的密度达到约 0.84克/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
这标志着从粒雪到冰川冰的转化。"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
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二、冰川是怎样形成的?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
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
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这种雪就是冰川的"原料"。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
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三、冰川为什么会运动?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为了适应或消除外力,可作三种变形,即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或称破裂)。一般物体在受力时都有这三个变形阶段。
例如一根弹簧,一般情况下,作弹性变形;当受力超过弹性强度时,作塑性变形,弹簧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当受力特大超过破裂强度时,弹簧拉断,作脆性变形。但是,这三个阶段究竟有主有从,三个阶段并不同样平分秋色。
到底以何种变形为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就冰来说,由于它容易实现晶体的内部滑动,是有利于表现出塑性变形的。
但是,当外力突然增高时,很容易超过冰的破裂强度,发生脆性变形(断裂)。只有在缓慢加荷并长期受力时,冰才能充分显现出塑性变形的特色。
我们知道,物体在长期受力时,哪怕这种力较小,也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冰川下部,由于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老是处于受力状态,使下部冰层的塑性表现得比较充分。
同时,下部冰层的融点由于受压比上部冰层稍低,使下部冰层更接近于融点,因而塑性变形更易实现。这样,冰川下部出现塑性带就不难理解了。
而冰川表层,缺乏长期受力这个重要条件,当外力突然增加时,往往作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脆性带。在一个畅通的山谷中,冰川流动时最大流速出现在冰川表面,愈近谷底速度降低,这种运动方式叫做重力流。
如果冰川运动过程中,在前方遇到突起的基岩或运动变缓的冰块的阻塞,就在那里形成前挤后压的剪应力,这种流动方式叫做阻塞重力流。在发生阻塞重力流的地方,冰中常有许多逆断层,还有复杂的褶皱出现。
四、冰川有哪些类型? 1.山岳冰川山岳冰川呈线(带)状,流动于山间低洼之处。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高山地带。
按其发育规模及形态又可分为:冰斗冰川与悬冰川:冰斗冰川是规模较小而数量最多的一种冰川。冰川的积雪区与流动区无明显界限。
雪线的分布较其它类型的山岳冰川都高。当其冰雪量增加或雪线下降时,冰斗冰川中的雪冰盛满了积雪凹地,冰舌从出口处慢慢向下流动,便形成悬冰川。
悬冰川的冰舌末端为一陡坎,经常发生周期性的崩落,称为冰崩。冰斗冰川与悬冰川多分布在山坡上,冰斗底部的高度与雪线的高度基本一致。
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边缘山区,主要发育这一类型冰川。 2.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山口,漫流于山前平原之上,称山麓冰川,是山谷冰川和大陆冰川的过渡类型。
3.大陆冰川大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则分布在中纬、低纬的一些高山上。
全世界冰川面积共有l5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大陆冰盖就占去1465万平方公里。因此,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相比,规模极为悬殊。
大陆冰川是冰川面积最大,冰层厚度最大的一种冰川。大陆冰川的运动基本上不受下伏地层的影响。
在大陆冰川中,表面呈凸形。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冰山融化小知识和冰川融化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