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心理知识 居家期间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

居家心理小知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居家期间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居家心理小知识和居家期间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疫情期间居家期间你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疫情期间,宅家久了,心理上肯定是有变化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变化。下面是详细说明。首先要肯定你的是,你这种不适感是正常的。如果没猜错的话,在疫情期间,你的类似表现应该比这要严重,也就是不适程度会更高一些,也是正常的,疫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是非正常时期,面对危机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些类似恐慌或担忧、焦虑,都是属于人类在非正常时期的正常反应,是人类面对危机应激反应的一种。

现在现在出门看到电梯按钮和门把手有点不适感也是在后疫情时代的正常反应。你能意识到它,能觉知自己的感受,这是很棒的。

那么,疫情中,人们的反应到底有哪几类呢?人们的表现有很多,大致可以归为3个区域,或者说3个象限。第一是恐慌区;恐慌区的表现是:囤积过量的食物,厕纸和不必要的药物等;传播恐惧和愤怒的情绪;不停地抱怨;转发所有的疫情信息;高度防备,疑神疑鬼;情绪很容易失控。

第二是学习区;学习区的表现是:不理会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放开要控制一切的态度;停止消耗会伤害自己的东西,包括新闻和食物;能看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不断寻找机会;能觉察到周围的状况并思考如何采取行动;理性分析信息而不是到处传播谣言,并学习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学习防疫知识;认可大家都在尽力让疫情好转,肯定别人的付出。

第三是成长区。

成长区的表现是:

对自己和他人充满同理心感激欣赏,内心充满感恩;

反思生活价值观,保持平静和耐心,改善人际关系;

保持积极的情绪,传播正能量;

仔细观察他人的需要,替他人考虑,发挥自己的优势,想办法帮助别人;

想办法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提升创造力;

明白这就是“人生”,活在当下,关注未来,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

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从“恐慌区—学习区—成长区”的转化过程,不过每个人在每个区的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恐慌较来得,成长较少,疫情后的后遗症也就严重些,有些人则相反,较少恐慌,却多了很多思考的时间,做了很多以前没有做的事,改变了一些习惯,也培养了一些习惯,疫情结束后反而在各方面都得到了一些成长。

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健康的定义: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2、成年人标准:

(1)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2)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3)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4)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5)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6)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7)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8)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9)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10)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12)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3、青少年标准:

(1)智力正常。

(2)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3)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4)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5)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7)有心理自控能力。

(8)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9)有自信心。

(10)有心理耐受力。

心理不健康类型:

1、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5、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6、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7、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8、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心理健康的状态:

1、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6、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7、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8、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

1、倾诉。

倾诉是心理调节中最广泛、最有效的运作方式。将自己的委屈坦率地说出来,能使自己慢慢地感到踏实,帮助自己消除可能形成的压力。“有时候,看心理疾病并不难,就两字——听着。”

2、改变你的生活环境。

心境是和环境紧密相关的,人清洁了环境,也就美化了心境。平时把房子打扫干净,买一些温馨的小饰品带寝室,让寝室房间变成“美丽的家”。还可把床帘、床单、床帘都换成新的。因为一成不变的气氛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改变居家的面貌可使人的精神焕然一新。再买几盆花,因为植物的生长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3、“静心修炼”放松身心。

现代人的情绪困扰常常来自于刺激过多,诱惑过多,欲望过多,以至内心无法宁静。而老子云: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大致之意就是让人安静,能静才能回归生命。专家建议,回到寝室可先洗个热水澡,让自己的身心彻底地放松平静下来,再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自己渐渐进入沉静的状态里,心胸自然会开阔起来。

4、芳香疗法。

日常生活中,香味能对人的情绪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气味学家的研究表明,香味对于调节人的情绪、治疗疾病、保护人体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旅游疗法。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是因精神受压抑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突出特点是看任何问题都从消极、悲观的角度出发,遇事爱往坏处想,容易丧失信心;不愿与他人交往,离群索居,少言寡语;一些细微小事就引起忧愁与苦闷,容易自寻烦恼,常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情绪低落。外出旅游有较好地消除忧郁的效应,比如旅游能提高人的身心兴奋程度,激发乐趣,调节精神,具有愉悦效应。旅游能促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使人产生欣喜和镇静。

心理健康教育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居家期间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

以外界保持联系:家里风景最好的窗户要常打开,让大自然的阳光和色彩照进来,如果可以,保持一定时间的日晒,保持与大自然的联系。跟外面的朋友聊天,在一些有天南海北的微信群里水群,保持与人的连接。

日常事务:每天固定时间打扫整理房子,让家里人共同参与,成为家庭“团建项目”

运动:居家大多都压抑,运动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可以量力做一些有挑战的运动,刺激身体的觉知。

与疫情防控的相关的人员:志愿者、核酸人员、一起被隔离的邻居等等,保持良好的联系,如果可以,参与到物资调配等志愿服务活动来,增加自我价值感,保持生活周边环境的安定。

那些曾经想学的,想做的,又因为没有时间的,现在可以捡起来了。

每日三餐,都是一种仪式感。让每一餐都显得有意义。

每天写情绪日记、疫情日记。在书写中宣泄、梳理情绪。

每天说话。女性说满20000字,男子说满6000字,如果说不完字数,就朗读书本,凑齐字数。有研究表明,达到合适的字数,有助于内心的安定。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