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也能把队伍带到决赛,但他和贝肯鲍尔、马特乌斯的差别在于,他不能把决赛变成冠军。更多的意见认为,他差那口气,他不是个好头儿。 英格兰球星莱因克尔曾发出这样的感概:“足球就是,假如踢球的是22个人,最后赢的总是德国人。”这句话现在可以改成:“决赛就是,假如巴拉克在,最后输的总是德国人。” 当西班牙人卡西利亚斯举起德劳内杯时,巴拉克坐在禁区内,把头偏向一边。这位“Der ewige Zweite”(德语“千年老二”)经历过太多这样的场面。31岁的他
收藏着13个亚军,这是命么? 这次的经历多了些愤怒。西班牙人还在热闹,巴拉克就比划着手和领队比埃尔霍夫发生冲突,队友库兰伊和助理教练弗利克跑到中间,熄灭了争端。 到底发生了什么?比埃尔霍夫在混合采访区解释说:“我提了一个请求,我们去德国球迷看台前致谢。”仅仅因为这个请求,德国队队长就“大发雷霆”?怕不是吧,怕是五周时间内连续丢掉欧冠和欧洲杯,揉碎了巴拉克的心吧?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提出疑问:“队长巴拉克和教练组的关系究竟如何?”也许答案最后会集中为“这人缺乏领军气质”。 “他不是真正的头儿。” 虽然德国主流媒体对“巴拉克就是亚军”进行报道时一再“客观”,但那些次要媒体和球迷并不买账,他们早在欧洲杯前就开始热议巴拉克“合不合适”。实际上这个问题在2002年世界杯就产生了,现在甚至有点老调重弹的意思。 “bye-bye-Ballack(再见,巴拉克),”德国Gazetta24网站在欧洲杯决赛后这样写道,“除了在切尔西的足总杯,除了在拜仁的双冠王,巴拉克还取得了什么?就是现在的电视评论员、以前的拜仁替补门将德雷尔也拿过这样的荣誉,说起德雷尔,他还随队拿过欧冠奖杯呢。什么叫作队长?是的,他要负责挑边,要不时对裁判提出怨意,要将球队团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要赢得荣誉。巴拉克?一个头儿?不!太阳没有从西边肆局亏出来。一个真正的头儿是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影响队友,让他们发挥出水平,并进而提升球队实力的,尤其是像目下这支青年军,但巴拉克缺乏这样的气质。” 哈格里夫斯有一段拜仁经历,曾先后和埃芬博格、巴拉克共事,他说:“埃芬博格是一个头儿,他能带着我们把联赛打得很漂亮,而在对阵AC米兰、皇马这样的豪门时也不落下风。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他也很照顾我。而巴拉克不是领袖,他只算是一个伟大的球员,这和切尔西的其他中场没什么区别。” 就个人成就而言,巴拉克的确没资格和比埃尔霍夫吹胡子瞪眼,老比1996年欧洲杯决赛带领球队在关键时刻反击,拿下冠军。巴拉克呢?带着球队死亡了,或者说跟着球队死亡了。《踢球者》以客观闻名的赛后评分告诉了我们巴拉克是什么状态:6场比赛,有3场得到5分。5分对应的档次是“表现极差”。 巴拉克当初是作为“埃芬博格替身”招入拜仁的。埃芬博格因为和福格茨有隙,没能在国家队证明自己,但他带拜仁夺得过2001年欧冠。作为德甲旗帜,拜仁早就不满足于联腊滚赛冠军,欧冠才是心之所仪。可是裂神,巴拉克在拜仁也就拿了三次德甲冠军,却在欧冠中四次败北,2002/2003赛季是小组被淘汰,2003/2004赛季是止步1/8决赛,2004/2005赛季是止步1/4决赛,2005/2006赛季又是止步1/8决赛。 那时德国媒体就指出,巴拉克在场上“声音太小”,无法统领球队。这一点在巴拉克的
职业生涯中一直是个问题。 巴拉克曾经的教练穆勒讲述道:“在卡尔马克思城俱乐部(后来的卡姆尼茨)C队的比赛中,裁判给了一个点球,没人愿意去踢。 一个长着细长腿的男孩走了出来,看上去比队友们都要小,本来属于D队的,他把球罚进了。”这说明巴拉克很早时就愿意承担一些责任,这是他能够在德国队人才极度匮乏时被推上前台的原因,但穆勒同时说道:“他很有礼貌,但就是太安静了。” 一个头儿不仅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同时需要足够大的嗓门,就像曾经的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卡恩、埃芬博格。声音大也是生产力,也是硬道理。 进入德国西部
地区后,起步的巴拉克似乎没有得到名帅们的认可。效力凯泽斯劳滕时,主教练是雷哈格尔,后者后来带希腊队夺得过欧洲杯,他似乎对这个年轻人不感冒。巴拉克自己也说:“教练有些忽视我,我入选了国家队大名单,但是我感觉,好像我的进步并没有在俱乐部被充分承认看不到未来。” 巴拉克说入选国家队名单是在1998年,那年夏天在法国经历了一次灾难的世界杯后,德国队需要对阵容做一次彻底翻修,主教练福格茨组建了一支年轻球员为主的队伍,包括只打过两场德甲的巴拉克。 当然他没有上场。“我感觉到福格茨不怎么喜欢我,”巴拉克说,“回到凯泽斯劳滕,我坐在更衣室里,而雷哈格尔只是说,入选国家队对你来说太早了,你只能去当陪衬,因为其他球员都太糟了。这就是雷哈格尔的哲学,就是雷哈格尔对待年轻球员的方式。这些话至今听起来还是很刺耳。”2006年世界杯,当德国媒体让雷哈格尔评价一下巴拉克在后腰位置的表现时,这位老帅说:“他只会在那闲逛,他的经纪人总是试图让他成为世界级球星,但完全看不到成效。” 巴拉克转会勒沃库森后,主教练道姆找出了巴拉克不受喜欢的原因。“开始,你在更衣室中根本注意不到他。我曾想,这个球员好像可以随时钻回自己的蜗牛壳里。这样下去不行,按照现在的发展,巴拉克虽然有能力,但很难成为领袖。” 道姆给了巴拉克实质性的帮助,他在一场热身赛后对球队提出严厉的批评:“只有巴拉克的表现够得上入选国家队的条件。”这让存在于成名者心中的等级制度土崩瓦解了,巴拉克意识到自己是不平凡的球员。 他的确在勒沃库森迈上一个台阶,但也经历了2002年著名的“四亚王”噩梦。与生俱来的性格弱点并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 争论不仅仅是媒体的
游戏。 2006年,《法兰克福汇报》在用大篇幅专版讨论巴拉克后两周,贝肯鲍尔就对德国队提出看法:“我们的球队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最危急的时候站出来承担最重的责任和苦差事,巴拉克很棒,但他不是领袖。”而名宿内策尔一直就是“倒巴派”,他在专栏中写道:“巴拉克不是那种与生俱来的领导型球员。这个角色不适合他。也许,问题来自于青少年时期,他不敢承担责任。” 本届欧洲杯,带着队长袖标的巴拉克一再在比赛中找裁判大声理论——即使大多数时候,裁判的判罚是准确的。不知道这是不是巴拉克要寻点“领袖气”。 巴拉克的确在很多比赛中进过球,也曾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但这和德国足球的
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足球开始青黄不接,比埃尔霍夫和来自前东德的萨默尔带队将将夺得欧洲杯,但当老迈的马特乌斯带队在2000年欧洲杯惨败后,德国足球彻底跌入低谷。巴拉克在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成为头儿。从长远来看,他只能是一个过渡,可是这个过渡竟是如此之漫长,以至国家队和巴拉克个人都深受其苦。两年后,巴拉克33岁,德国球迷想问这位本届欧洲杯德国队 .动距离最长的中场球员,“到时候还跑得动吗?” 就像哈格里夫斯所说,巴拉克和很多豪门的中场球员没什么区别,他的能力并不足以比肩贝肯鲍尔、马特乌斯。一次亚军是偶然,多次亚军,就说明个人资质存在问题了。 《图片报》曾经指出:“马加特执教拜仁时,在巴拉克没有上场的21场比赛中,拜仁赢了20场,只输了一场。” 拜仁总经理赫内斯曾在一场比赛后说:“我们打了一场很漂亮的比赛。当米夏埃尔(巴拉克)在场上时,他是领军人物,所以远射和传球变少了。没有他之后,我们有了更灵活的组合,球一直在高速传递中。”在勒夫执教德国队后,巴拉克缺席过11场国家队比赛,德国队7胜2平2负。 谁来取代巴拉克?从目前来看,施魏因斯泰格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希茨尔斯佩格为勒夫看重,却缺乏威信,而马林和克罗斯两名球员还太年轻。不过,从本届欧洲杯来看,德国队战术趋势是强调整体,虽然德国队员的实力不如西班牙,但不妨学习他们均衡的中场配置,没有完全的核心,但每个球员都能在攻防中各司其职,打“全能足球”。 巴拉克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未能解决问题的人。世间事,悲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