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常用术语都有哪些


以下这些是舞蹈的常用术语:
  (1)基训/基础训练:是指对舞蹈演员或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员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类型动作和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随时扮演各种舞蹈人物形象做好准备,基本训练,对演员,学员体力的保持也有益处。
  (2)主力腿:是指动作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主力腿。它与动力腿配合,对身体平衡以及动作,姿态的优美有着重要作用。
  (3)动力腿:是指与主力腿相对而言,非重心支撑的一腿为动力腿,可做各种屈伸,摆动等动作。
  (4)起泛儿:是舞蹈俗语,指动作前的准备姿势。技巧前的准备动作,都称作“起泛儿”也叫“起”。
  (5)法儿:指舞蹈时是否得法,即动作是否符合规芦历数律,是否有韵味。在品评舞蹈者的动作是否得法时,常用有“法儿”没“法儿”来加以褒贬。
  (6)节奏:是指音响活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和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音乐旋律的骨干,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节奏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切舞蹈动作均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
  (7)韵律:是指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辨证的规律,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韵律在舞蹈中享有重要地位,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动作因素。
  (8)身段: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或训练中,各种舞蹈的形体动作的统称。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如:坐、卧、行、走、甩袖、亮相等都称为身段。
  (9)形体:指演员的身体形态。通用在戏剧中,尤为话剧和电影所常用。话剧和电影演员的身体训练和舞蹈训练烂袭称为“形体训练”这种课程称为“形体课”。
  (10)造型: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称为“造型”。
  (11)亮相:源于中国古典舞蹈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技法。即在某舞蹈段落最后,以一个加强节奏感的动作塑造该舞姿“造型”。通过这个舞姿动作顿挫到位,或甩头、凝视等使表达的神情更明朗、强烈。此种造型即亮相。是指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有时也用于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之后,在一个短促的停顿中所做的姿态叫亮相。它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动作。
  (12)舞蹈动作:是指经过提炼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大多来自劳动生活,并同民族的斗争生活,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审美观念和传统艺术等有联系。
  (13)舞蹈语言:舞蹈语言主要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抒发情感的。舞蹈语言也是舞蹈动作的别名,它由单一或几个舞蹈动作组合而成具有一定含义。舞蹈语言即包含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舞蹈动作,又包含较长的动作组合。
  (14)舞蹈组合:是舞蹈的常用语。它是指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被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动作称为组合。它包括最简单的,性质单纯的动作连接,也包括最复杂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动作的组合。它是用来达到某种训练目的,或是为了表现一段舞蹈思想内容的手段。
  (15)舞蹈语汇:是指把若干不同的舞蹈动作汇集起来,为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服务,是一切舞蹈语言的总称,如文学的词汇。
  (16)主题动作:指一个舞蹈或一个舞蹈形象最重要的成为核心的动作,从“音乐主题”一语演移而来。音乐主题在音乐创作中被反复出现,不断重复加深听者的印象;舞蹈的“主题动作”也采取不断重复和再现等手法,加深观者的印象。它是为舞蹈的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服务的。主题动作的重复使用,是舞蹈创作的一种手法。
  (17)舞蹈编导:是舞蹈艺术工作中一种重要职务。由于舞蹈的专业特征所定,编舞和导演常常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统一承担,故统称为编导,编导的职责是构思和编写舞蹈台本。根据音乐进行具体编舞,组织和指导排练。通过与作曲家,指挥,舞台美术设计以及演员合作,把舞蹈呈现在舞台上,达到预定的目的。
  (18)舞蹈结构: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结构。编导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用舞蹈及其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件情节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即陪首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应舞蹈(舞剧)作品体裁形式的要求,达到舞蹈艺术上的完整和谐。
(19)舞蹈构图:是指编导为表现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交待环境情节和塑造舞蹈形象,按美感效果的要求,在舞台空间安排和处理各种人物的关系及位置叫舞蹈构图。一般通过各种移动线和“对称”,“对比”,“集中”,“分散”以及“平衡”等手法,把零散的个体形象纳入到艺术整体中来,形成各种图形图案,如“方形”,“菱形”,“圆形”,“弧形”,“三角形”,“梯形”,“四边形”等各种画面。我国民间舞在长期实践和积累中,形成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图形。如秧歌舞中的“二龙吐须”,“剪子股”,“四面斗”,“珍珠倒卷帘”,“卷白菜心”等,是研究舞蹈构图的宝贵遗产。
(20)舞台场记:也称舞蹈场记。是指舞蹈作品的图画,文字记录。一般包括舞蹈台本,舞蹈音乐,舞蹈动作及舞台场面,服饰和道具的图解等,供排练舞蹈用。
  (21)舞台灯光:也叫“舞台照明”简称“灯光”,舞台美术造型手段之一。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灯具,幻灯,控制系统)和技术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灯光效果(如风,雨,闪电)等。
  (22)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它舞台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其任务是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剧中环境和角色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23) 八个方位——1—8点:是用以规范舞蹈者面向,走向的专业术语。即:场地正前为第一方位—“1点”;右前、右旁、右后为第二、三、四方位—“2、3、4点”;正后为第五方位—“5点”;左后、左旁、左前为第六、七、八方位—“6、7、8点”
  (24) 扶把训练:即学员手扶把杆做舞蹈动作。分“单手扶把”和“双手扶把”。
  (25) 中间训练:即站在训练场地中间做练习。是相对“扶把训练”而言。
  (26) 对称动作:指左、右相对的同一动作。如“右按手”的对称动作即“左按手”
  (27) 动作的左与右:单一舞蹈动作一般都分左、右两面,通常是以动作腿(或动作臂)来区分。如右手做“盘手”即称“右盘手”。舞蹈训练中常称“左虚步”、“右端腿”等,即表示用左或右肢做该动作。
  (28) 动作的单与双:有些动作以单臂(或腿)做动作时多称左或右(见上条);以双臂(或双腿)做时即标以“双”字,如“双山膀”、“双摇臂”、“双起双落”等。
  (29) 面向、视向:身体正面所朝的方向称面向;眼看几点即视向,一般也包括脸的朝向,如“眼看8点”,即脸和视线均朝8点。
  (30)平圆、立圆: 与地面平行的圆圈运动路线(通称“划圆”)即“平圆”;与地面垂直的圆圈运动路线即“立圆”。
  (31)划弧: 指在“划圆”轨道上的某一段路线,如手臂划“上弧线”,即手臂做立圆的上半圆。
  (32)留头、甩头: 身体开始转动而头仍留向原方位不动,称“留头”。头从一方位迅速转向另一方位称“甩头”。例如“转圈”、“翻身”动作,开始转体时“留头”,当身体转动约180°时,再迅速甩头360°,以控制旋转方向、增强动力。甩头也是亮相时的常用动作。
  (33)涮头: 以颈为轴,头在肩上方做平圆动作。
  (34)环动: 多指腿部以髋关节为轴的划圆动作。有时也泛指其他关节为轴的划圆动作。 (35)控制: 此处指舞蹈训练课目的一种。即使舞姿静止在一个动作上,训练肢体的控制力量和能力。
(1)基训:是指对舞蹈演员或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脊戚唤技巧。使学员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类型动作和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随时扮演各种舞蹈人物形象做好准备,基本训练,对演员,学员体力的保持也有益处。 (2)主力腿:是指动作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主力腿。它与动力腿配合,对身体平衡以及动作,姿态的优美有着重要作用。 (3)动力腿:是指与主力腿相对而言,非重心支撑的一腿为动力腿,可做各种屈伸,摆动等动作。 (4)节奏:节奏为音乐旋律的骨干,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节奏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切舞蹈动作均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 (5)韵律:是指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辨证的规律,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韵律在舞蹈中享有重要地位,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动作因素。 (6)造型: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仔梁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称为“造型”。 (7)舞蹈动作:是指经过提炼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大多来自劳动生活,并同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审美观念和传统艺术等有联系。 (8)舞蹈语言:舞蹈语言主要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抒发情感的。舞蹈语言也是舞蹈动作的别名,它由单一或几个舞蹈动作组合而成具有一定含义。舞蹈语言即包含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舞蹈动作,又包含较长的动作组合。 (9)舞蹈组合:是舞蹈的常用语。它是指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被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动作称为组合。它包括最简单的,性质单纯的动作连接,也包括最复杂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动作的组合。它是用来达到某种训练目的,或是为了表现一段舞蹈思想内容的手段。 (10)舞蹈语汇:是指把若干不同的舞蹈动作汇集起来,为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服务,是一切舞蹈语言的总称,如文学的词汇。 (11)主题动作:指一个舞蹈或一个舞蹈形象最重要的成为核心的动作,从“音乐主题”一语演移而来。音乐主题在音乐创作中被反复出现,不断重复加深听者的印象;舞蹈的“主题动作”也采取不断重复和再现等手法,加深观者的印象。它是为舞蹈的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服务的。主题动作的重复使用,是舞蹈创作的一种手法。 (12)舞蹈结构: 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结构。编导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用舞蹈及其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件情节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即符合欣赏规樱凯律,又适应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要求,达到舞蹈艺术上的完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