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点艾灸知识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每天一点艾灸小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和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的基本常识

在古代中国,艾草就已是重要的民生植物。通常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从业者使用艾条来温暖地区和经络穴,目的是刺激通过穴位的循环,并引起更平稳的血液和气流。有些人认为它可以治疗与中医“冷”或“阳虚”相关的病症。据称,艾灸减轻了身体的寒冷和潮湿,并且可以起到转动臀位的作用。

关于艾灸的第一本现代科学出版物是由日本医生HaraShimetarō撰写的,他在1927年对艾灸的血液学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两年后,他对该问题的博士论文被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院接受。哈拉的最新出版物出现于1981年。

Cochrane评价发现使用艾灸矫正婴儿臀位的证据有限,并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性试验。艾灸还被用于治疗疼痛,癌症,中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和高血压。系统评价发现,这些研究质量较低,阳性结果可能是由于发表偏倚。

艾蒿的平行使用

其他草药中的艾蒿常常被涂成涂抹棒。来自南加州的Chumash人有类似的仪式。欧洲人在枕头下放置艾蒿,以激发梦想;这种草药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魔法实践有关。

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

1.养生艾灸有哪些类型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隔物灸”“间隔灸”。

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疾病。●艾条灸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1)。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

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2)。

实按灸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3)。

隔物灸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温灸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2.艾灸养生疗法主要分为几种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艾炷灸疗法。艾炷灸疗法指使用燃烧的锥形艾炷灸穴位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曰才须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

(2)艾条灸疗法。艾条灸疗法是指用艾条灸穴位的方法,可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治寒湿痹症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3)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

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4)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灭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5)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又称温筒灸,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灸穴位的一种病方法。温灸器的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可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3.艾灸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一、独灸关元养生方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二、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三、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4.艾灸方法有哪些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1)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7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2)艾柱灸。

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

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较强。

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胳部隔盐灸。

灸法小知识

1.艾灸的基本常识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针灸,但是很少人知道灸。其实针是针法,灸是灸法。和在一起才叫针灸。艾灸费时费力往往医生不愿意为了你一个病人浪费那么多时间,有的学院派学生根本对灸法不感冒,忙着研究小白鼠呢。但是灸法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古人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宋.窦材

(这里的丹药我理解是内丹精气神,附子是中药),还有说一灸二针三用药。都说明灸法非常之重要。因为针法对穴位和手法非常讲究,我在这里与有缘的朋友一起聊聊灸法。我也是学生就算是读书和实践的心得体会吧。

要了解灸法,就要知道一个植物--艾叶: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春夏之末花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后使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习俗。

灸法就是以艾叶作为原料,做成艾绒,用不同的燃烧方法作用于穴位,通过穴位的传导达到治病于防病保健的方法。灸解字就是,久与火,不言而喻。

为什么要找艾叶呢?神农氏,就是炎帝在选的过程中有的草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没有艾叶的性味中正,土话就是稳定性好。艾性辛、温,味苦,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这个日本人都做个实验,外国人倒是很喜欢我们的传统东西。反而我们自己不识,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难道人家科技太落后。有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说明艾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为什么要学习?看过我写的文章都知道,我一直强调“求”于“养”.求是求己,不是肉身的己,求你真心。就是《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的“自”。养是内敛、收藏,藏是为了用。不要意念飞舞,看电视上网无度,那不是养病。那也是在造病。不管是艾灸也好,拔罐、刮痧也好,经络***,药物也罢。仅仅是为了辅助五脏六腑正常工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畅快。根本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一吃就灵。一切都要去养去求。要有的话明朝的练丹的皇帝为什么那么早亡呢。好比拔河:你在与病魔拔河,医生喊加油。医生叫破了喉咙,你说医生你来帮我拔吧,你省点心吧,靠谁也不行。佛吃饱了,不等于你吃饱,佛也不会替你吃。佛不是不渡我们,是我们自己不吃。艾灸就是养身体的辅助方法。

说方法:

形式很多,有直接灸法(疤痕灸、非疤痕灸)间接灸法(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艾卷灸法。

我就说我们经常用到的,艾卷灸法,艾卷市面上有清艾条与药艾条。清艾条就是纯的艾绒做的,药艾条的里面放中药的。这个就要对症什么的,相对难点。我们就用清艾条。有时会遇到什么一壮,壮就是用艾绒做成金字塔状的物体,有的麦粒大,有的莲子大。这就是所谓的壮。壮与艾条只是形式不同。

灸的宗旨是:以皮热里热,热到气足为好。刚开始也不必强求,慢慢体会。功夫是要练的。一般病每日灸一次,灸后要慎起居,节房事。灸后喝杯温水,当心冷暖。灸法偏重在补,无病防身,有病提高免疫力,在能助你一臂之力。

2.灸法的内容有什么

灸法是用艾条在人体特定的穴位进行熏炎,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灸法一般在家庭中可选用的两种:直接灸及间接灸。直接灸又分为化脓灸和发泡灸,前者对冠心病患者不适宜,故在此主要介绍发泡灸p发泡灸之选穴除颜面及心前区外,全身各处均可选择。

皮肤无须消毒,先使灸处的皮肤湿润便于艾炷附着。再将艾炷安放稳当,用香烟火点燃。

当艾炷烧至将完时,即发出一响清脆的爆炸声,同时艾炷的余烬亦飞得很远。以后各壮不必湿润皮肤,同样施行。

但壮数越多则爆炸声越小或全无。故一般大多3~5壮以内。

灸后皮肤出现焦黄,稍后即出现小水泡。灸处无须敷料覆盖,小水泡任其自行破溃或吸收,也可涂一点龙胆紫。

2~3日后结痂脱落,不遗瘢痕。另外,为了减轻直接灸的烧灼痛,可选用间接灸法,如隔姜、隔蒜、隔葱、隔附片以及隔盐等。

对于冠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来说,灸法治疗其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部分房室传导阻滞)及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治疗心律不齐,多取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肘以下各穴(包括灵道、通里、神门、少冲、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熏灸,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每日灸2次,可左右两侧交替轮用,连续7天为一疗程,休息3〜5日后可继续治疗。治疗心绞痛,也可采用以上所述诸穴及背部反应穴进行熏灸,均可收效。

3.灸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灸治***与针治***相同,应舒适自然而能持久,以***平直便于施灸为宜。

2、施灸部位一般应先上部后下部,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头身,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依次施灸。如遇特殊情况,亦不必拘泥。

如脱肛病人,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 3、使用艾灸大小、壮数多少或艾条熏灸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和施灸部位而定。

艾炷一般为3-5壮或5-7壮,艾条一般为10-15分钟。 4、艾炷灸后,局部遗有轻度烫伤,无须处理。

直接灸在灸疮化脓期间,要防止感染。每天换药时,去除脓液,以消毒敷料保护灸疮或贴清水膏药,约3、5周即可自然愈合。

5、施灸时,要防止艾绒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未用完的艾条,应插入火简灭火,以防复燃。

6、头面部、大血管部和肌腱处禁用灸法。 7、妊娠期间,腰骶部和小腹部不宜多灸。

8、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4.常和灸法有哪些

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黏附和***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肱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间接灸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 3厘米、厚约0。2~Q。

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灸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 0。

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灸数孔,然后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一般可连续3~5壮,有温热感为宜。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1~2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灸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5.直接灸法有哪些内容

又称为明灸、着肤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一种方法。

根据灸后对皮肤的烧灼、***的程度不同,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1)化脓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置于相应腧穴上进行施灸至皮肤起疱,并致局部化脓。

施灸前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及合作,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黏附作用和***作用,一般每个艾炷须燃尽再换,可灸7~9壮。施灸部位大约1周即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药1次,多吃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大约2周开始结痂,40天左右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临床上常用此法治疗哮喘、慢性胃肠道疾病、肺痨和发育障碍等,但对有皮肤病、糖尿病的患者不宜使用。直接灸(2)非化脓灸:灸后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者,称为非化脓灸。

因灸后不形成瘢痕,故又称无瘢痕灸。操作时,采用中、小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火后,当病人感到烫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一般连续5~7壮,以局部皮肤红晕为止。

因艾炷小,灼痛时间短,不留疤痕,故易为病人所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的轻证,常用于气血虚弱、眩晕和皮肤疣等。

6.灸法有哪几种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临床较常见的有:1。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2。

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3。

艾卷灸。包括艾条灸和温和灸。

4。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地施转施灸。

5。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6。

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褽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每天一点艾灸小知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养生小知识100个艾灸、每天一点艾灸小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