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5480渐开线花键跨齿距与公法线的偏差计算

DIN5480-1(2)中渐开线花键中的跨棒距(棒间距)偏差与公法线偏差研究了好久,没研究出来,请大家帮忙看下怎么算的。
在忙碌的工作中研究了很久,在DIN5480中,跨棒距(棒间距)只给了偏差AM1 (AM 2)与偏差系数A*M1 (A*M 2)之间的关系式
AM2= Ae•A*M2 (3)
AM1= As•A*M1 (4)
在此公式中Ae与As通过查表可得,但此公式只能计算出一个值,而偏差是上下偏差2个值啊。而且在标准里样例中,用此公式也求不出样例中的任何一个偏差值。。。。
公法线也是同样的问题。在DIN5480中只有一个偏差系数A*Wk ,所有模数的A*Wk =0.866,但并无A*Wk 与偏差之间的关系式。。。同样求不出公法线的上下偏差。
现在看这个标准基本所有的渐开线花键的参数都能出来了,除了跨棒距(棒间距)偏差与公法线偏差,少了这两个偏差还是不行啊。
请做过德标渐开线花键的高手帮忙下,万分感谢!!!
(顺便提下,有个哥们翻译的DIN5486-1.2的版本太烂了,简直就没法看,语句不通不说,还好多错的,晕了。。。。)
以 DIN 5480 —— W 120 x 3 x 38 x 8f 为例,计算出,当量棒直径为6mm时,
最大基准跨棒距是126.0169153 mm。用实际基准齿厚最大值Smax计算。示例为(126.017)
最小跨棒距是125.9559604 mm。用最小实际齿岩埋厚Smin计算。示例为125.956
公法线,跨棒距、棒间距(M值)都是控制齿厚的,也是通过齿厚(2个极限值)计算出来的。当你根据渐开线(齿轮、花键)原理,自行推导粗渗蚂出来相关计算式喊李,就会豁然开朗了。不管是那个国家的渐开线(齿轮、花键)标准,原理是唯一的,是相同的。
楼主说通过偏差系数计算棒间距(跨棒距)的野卖最大和最小值,是按DIN5480-2标准进行的由于我也是刚刚颂返逗接触到DIN5480,而且手头也没有DIN5480-2的标准,所以不太清楚。我在按GB/T5106计算花键量规尺寸棒间距(跨棒距)时,是按下面这个方法进行的,希望这个思路对你能有些帮助:
以内花键为例:
Ae为齿槽宽偏差;
As为齿厚偏差;
e2=s1;e2、s1为配合的齿槽/齿厚基本尺寸;
Tff为作用(齿槽宽/齿厚)公差;
Tact为实际(齿槽宽/齿厚);
TG为总公差(=emax-Evmin);
Ev作用齿槽宽;e实际齿槽宽;
棒间距M,可以按DIN5480-15标准5.2.4.3节介绍的公式,通过实际齿槽宽的最小值evmin和实际齿槽宽的最大值emax来计算;
M值计算世轮的方法一般都编在excle表格里面了。网上也可以下到,我自己也编了个。
作用齿槽宽Evmin=e2+Ae
Evmax=Evmin+Tff= e2+Ae+ Tff
实际齿槽宽emax=Evmin+TG= e2+Ae+TG
emin= emax-Tact= e2+Ae+TG- Tact
其中Ae、As、TG、Tff、Tact按DIN5480-1标准中:“10配合系统 齿槽宽/齿厚”,其中有很详细的叙述,如何根据内、外花键的配合精度要求选择偏差值以及公差值。
那个翻译的DIN5486-1的确不怎么样,但是里面的数据还可以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