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练书法临什么帖子好?

我想从柳公权的帖子开始练,因为我听说柳体骨架好,我一点基础没有,想从开始就把架子搭好,为学习其他的打好基础。请朋友指教。谢谢!
有些人说应该从欧体练习,说近几年南方的小朋友都是从欧体开始的。

您好,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从篆书和隶书入手比较好,因为篆隶在技术上相对简单,在气息上很高古。

可以先学篆书里的中锋行笔,再经由隶书掌握方笔。方与圆是笔法构成的最基础的表达方式,这些技法为之后的楷书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又解决了重要的气息问题。然后,可以系统地学习唐楷,在颜真卿处学会把笔铺展开,在者铅欧阳询处学骨力和结构,在褚遂良处学线条的表现力,再在虞世南处学到一种由精神到笔端的虚静……如此再到行书、草书,都有次第。

我把自己学习的顺序分享一下,供您参考。

从临写《峄山刻石》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练习使线条达到“圆、转、厚、通”,为书法打下良好基础,然后可以临写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和吴让之的《宋武帝与臧焘敕》等,感受一下篆书墨迹作品;然后可以练习一下经典的隶书碑刻如《张迁碑》,《曹全碑》等,再写写汉简如《居延汉简》,清人隶书如伊秉绶作品等感受一下墨迹隶书。

峄山刻石

张迁碑谈嫌培

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楷书字帖临写,比如颜真卿大人的《勤礼碑》,欧阳大人的《九成宫》,虞世南大人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大人的《雁塔圣教序》等,学习唐人书法的法度,提高对字的结构的认识。

颜勤礼碑

九成宫醴泉铭

之后可以临临小楷的经典法帖如含唯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等,练习对毛笔笔尖弹性的认识及 控制。

宣示表

接着再进行行书的学习,比如练习智永禅师的《千字文》,怀仁禅师的《集字圣教序》,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洛神赋》等等,继续练习对毛笔的控制。之后,可以选择再喜欢的隶书、唐楷、魏碑、行草书等等进行临写,增加见识。临写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开始脱帖进行创作。

千字文

兰亭序


【字帖选择】

楷书可选欧阳询《九成宫》,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神策军碑》等。这些唐代楷书法度森严,结体端庄,从笔法,结字法来看十分完美,且碑石清晰,字形完整,利于初学;隶书右选用《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礼器碑》、《乙英碑》等,这些汉碑古朴端庄,容易入门。

临摹时选帖很重要。选帖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选古代书法家的代表作,二是所选字帖要与自已的情趣相契。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燃悄数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皮首,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运拍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柳公权较为著名的帖子有玄密塔碑、神策军碑、麻姑仙坛记等,通常入手多由玄密塔开始,个人觉得先学神策军碑也不错。欧阳询的可以厅锋先学九成宫醴泉铭。如果学颜体,个人推荐先学颜勤礼碑,再学多宝塔。
从以上这三中楷书字体中的任何一体入手学习书法,是源没现在较为流行的途径,从字形结构的特点上讲,三种字体各有千秋,柳体最为飘逸、颜体非常厚重而欧体最为工整。看你个人喜欢或适合哪些特点。以个人经验认为结合学者的性格特点来选择,可能会事半功倍。比如性格比较敦厚的人或许练习颜体上手较快,细致严谨的可扮裂晌能欧体掌握得更好。当然,这只是本人的观察,并非绝对。
个人观点,如果真想知返返学书法,先从临摹《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开始。之后接触世携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都是很适合的。
不必要从临摹唐楷开始学习,什么颜筋柳骨,练来练去,越来越像印刷出来的。本人就是从临摹唐代的小楷开始学习,只因当时不懂,之后要花搭饥很多功夫去改变,很麻烦的,最关键是浪费时间。
如果想要把字写漂亮,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那可以去书店找几本现代人的,不须要练多久,就可能拿自己的字去吓唬别人了!
真想学书法大绝唯,先从隶书和楷书开始都可以。选贴时根据这两种滚培书体在书店好好选择一下,哪个贴是你从心里喜欢的就从那开始,选定后就要坚持不懈!整体临叫通临,一定要在三遍以上,再背临后试着简单宏老创作!这样才会培养起学习书法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