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还对美丽杭州小知识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美丽杭州小知识的知识,包括介绍杭州西湖的资料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杭州的名片可谓之多。每一张名片都在全国甚至世界上产生过一些影响。从老杭州到新杭州,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从"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中演绎出来的"和谐创业";从古时的"天堂福地"到今天的"东方休闲之都"、"幸福之都"……杭州在城市名片的建设中,以"不温不火"的态度和"风风火火"的速度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金光大道。我们不妨来列举一些城市名片:
(一)老杭州名片
1.西湖。对于杭州,是风花月,是千年潮汐,是浩瀚历史……西湖对于杭州,还是900年前苏东坡的那句话---如人之眉目。
2.南宋古都。古代杭州最鼎盛时期,坊巷间已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谣传唱,这一美誉令杭州人沾沾自喜了800年。
3.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最初是南宋画院的题名山水画。西湖十景是用诗情画意蕴养起来的,春晓与夕照,秋月与残,闻莺与观鱼,荷风与晚钟,春夏秋冬,晨风暮露,只需将十景景名拍节诵来,就能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4.钱塘江大桥。1934年11月11日,秋风吹过钱塘江宽阔的江面时,见证了一个历史场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大桥的开工典礼。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然而,它的通车队伍竟是向北的军车和向南的难民。同年12月23日下午5时,为阻止日本侵略军,通车仅89天的大桥被炸毁。这年除夕,它的设计者和建设者茅以升愤然写下:"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
5.河坊街。河坊街的家常日子,用白墙黑瓦勾边,用雨巷杏花点缀,再加柴米油盐的渲染,便生出些许闲适---这正是杭州的主题。"哪怕它十分喧阗,悠悠然的闲适总归消除不了。"曾在杭州住过几年的俞平伯这样写道。
6.龙井茶。龙井茶很淡,要慢慢地品,方能品出其中的散淡和隽永。龙井茶又很浓郁,春天里漫山漫坡的绿,是它生生不息的魂魄,是春天成就了这一天下绝品。
7.都锦生。"都锦生"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上个世纪杭州丝绸的一个符号。历史面目古老,而丝绸却永远鲜亮。丝绸的轻柔灵动,丰满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气质。
8.张小泉剪刀。"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听说,1929年西博会那年就卖了160万把剪刀。还听说,那时杭州48家剪刀店,有45家都挂了张小泉的招牌。
9.王星记扇子。还有几个人记得,100年前,王星记扇庄的橱窗里那把硕大无朋的折扇?但很多老杭州人是靠王星记的一把扇子度夏的。今天,一把扇子的开合之间,扇出的是让人怀想的古典情怀。
10.胡庆余堂。堂前依然是高大的红木柜台,传递着古老中医的诚信和尊严。100多年过去了,胡庆余堂的药局里依然氤氲着不败的药香。
11.西泠印社。一个小小月门里藏着千般锦绣,一道粉墙将它与俗世的喧嚣隔离---一个以金石篆刻独步天下的地方。
12.知味观。老杭州人喜欢小吃,几碟精美点心,一杯清香龙井,便可闲度漫漫人生,于是,"欲知我味,观料便知"的"知味观",便久演不衰。
13.奎元馆。从1867年到2004年,奎元馆已经做了137年的面条。一碗片儿川,灵感居然起自苏东坡的"无肉令人瘦,无笋令人俗"---这就是杭州人。
14.桂花。杭州人从来就喜欢桂花的浪漫传说,1983年更是将桂花选为杭州市花。桂花季节,数不清究竟有多少人坐在那万株桂树之下,看桂花落入杯中,将清香揽于怀中。此为西湖盛事。
15.杭铁头。江南雨巷里长大的杭州人却有一种豪爽,也会路见不平一声吼,自称"杭铁头",偏不买账,老子有啥好怕?就是这种脾气。
(二)新杭州名片
16.大杭州。一个"大"字,已说明城市决策者的目光已经不再拘泥于旧格局,而是开始谋划大篇章。城市之大,当不仅在于版图之大,更在于大思路、大志向、大气魄。
17.12345。"12345,有事找政府",这句话在杭州妇孺皆知,这种政府和市民相互沟通的形式为国内首创。杭州人遇到什么难事,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拨打市长热线12345。
18.钱塘江时代。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已在"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时代丰饶千年,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进了钱塘江时代。一江春水向东流,钱塘江是要奔向大海的,杭州也将变成一个更加大气开放之城。
19.西博会。1929年的第一届西博会,已成时光深处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从2000年秋天开始,这张旧照片又上了鲜亮的新底色,从此一年一届并且远胜从前,已然成了杭州的一张新名片,让人惊叹倡议重新举办者的点化之妙。
20.新西湖。南线改造、雷峰塔重现、杨公堤重修、水面扩大、北山路改造……近年来一系列西湖保护改造工程,堪称大手笔、高起点。20年前评选的西湖十景,已经无法涵盖西湖的美丽,一个"新"字,道尽了面对现在西湖的美丽不知如何形容。
21.风情南山路。这是一条位于西湖风景区与城区的连接处,北起湖滨路口,南至玉皇山路口,全长1900米的特色街。有中国美院,也有市民公园;有西湖天地,也有钱王祠,它连接精英文化与民俗表情,融贯传统人文与现代海派,风景和建筑互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各自尊重。它开朗但不排除私密,精致休闲却不乏大气随性,在这条路的两端停留着金色的秋和浪漫的春。南山路对环湖其他路而言,是给予更大多数人幸福的地方,因为它给了你选择的自由,让你自由地穿梭于你想要的风格中。整合后的南山路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地区。南山路以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引进了世界知名连锁餐饮店、酒吧、商务会所、菜馆,人们可以在南山路品茶、饮酒、泡吧、赏画、观景……步履经过广福里一带的青砖小楼,经过西湖天地的修篁曲径,经过澄庐恒庐,经过动与静,恍然觉得迈进了一段风情旖旎的异时空。
22.人居天堂。"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句国外元首的评价,曾令杭州人尴尬无语。时光流传,2001年9月,杭州获联合国人居奖,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榜单上,终于留下了杭州的名字。
23.国际花园城市。2002年10月,杭州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评选者是国际非营利性组织"国际公园协会"。该奖有"绿色奥斯卡"之称,和联合国人居奖一样,让杭州人一洗"破烂的城市"之尴尬。
24.下沙新城。精英云集地。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和正在崛起中的大学城,堪称知识和经济结合最紧密的地方。
25.杭帮菜。杭帮菜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南宋,作为繁华京都的杭州,南北名厨济济一堂,"西湖醋鱼"、"东坡肉"、"宋嫂鱼羹"闻名遐迩。而杭帮菜真正名头大振,则从上世纪末最后两年开始,一批杭帮菜馆走出杭州,攻城略地,所到之处火爆异常,堪称一时风头无二。从"杭帮菜"占领上海的速度,就能说明杭州美味甲天下。而且,杭州还容纳着包括广东的金华玉树、西米露,昆明的过桥米线,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西安的水饺,还有法式大餐、意大利餐馆、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在内的国际、国内名吃。河坊街、高银街、信义坊的餐饮集中而各具特色,真可谓"天下酒官之盛未有如杭城也"。
26.杭派女装。杭州被称为是女性化的城市,那么也应该天生就是做女装的城市。"杭派女装"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据说是1996年。以清新婉约自成一派,杭派女装富有女人味、江南味、书卷气。一条武林路女装街,满足了多少杭州女人的梦想。位于新华路的中国丝绸城,更是国内外游客的必访之地。
27.杭州大厦。这个在长三角地区名气巨大的商厦,在领军人物楼金炎的率领之下,高举"生活·购物·享受"理念,把主要消费群锁定在年薪4万元以上者,从1999年起,每年的销售额、利润额均比前一年递增30%左右。是全国品牌最多、最全,经济效益全国第一的商场。 2004年9月3日,《福布斯》中文版首次推出"2004年度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杭州名列北京、上海、宁波、大连等城市之前而列第一位。
28.新浙大。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四校合并而成新浙大,一举成为中国学科门类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与下沙、小和山、滨江等高教园区合纵连横,"学在杭州"隐然已成声势。
29.爱情之都。断桥和雷峰塔留下了白娘子和许仙的传说,万松书院印证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经典爱情,西泠松柏下流传的是苏小小的故事。杭州的山水特别适合爱情滋长,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甜蜜、浪漫、迷人的气息,以"爱情之都"来定义和推销今日的杭州,可谓正得其所。无独有偶。早在1998年8月,喜欢造榜的广州《新周刊》发布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杭州被评为"最女性化的城市"。该刊认为,说到杭州,人们就想到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几乎所有的人对杭州的想象都跟风姿绰约、妩媚动人的美女有关。但是,就是这个很具个性化的特征定位,在杭州的市民中引起极大争议,杭州的男士们特别是成功男士对此更是反感,他们搬出岳飞、于谦、"杭铁头"之类的老话来证明杭州"刚烈"的一面。其实,女性化的城市并不等于女性化的男人。游客把一个城市想像成二八佳人,期望与这个城市有一次亲密接触并不见得就是坏事。"最女性化的城市"也并不等于这个城市不"大气",当然,温馨、浪漫、缠绵,不等于"小气"。
30.休闲之都。成都和杭州都在争夺休闲之都的名号,但杭州显然更加胜券在握。因为杭州不仅是一个优美闲适之城,还有一本名叫《休闲》的杂志,杭州更是已经拿到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办权。
31.中国茶都。凭借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700多家富有杭州特色的茶馆,八家国家级茶文化研究机构,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娃哈哈、康师傅茶饮料,每年一度、以"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为主题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以及杭州人对茶的酷爱,中国茶文化之都的桂冠非杭州莫属。杭州的茶馆已经形成了流派,有以茶艺为主的,比如太极茶馆;有以茶点著称、场面宏大的,比如青藤茶馆;有专门讲究茶馆生态环境的,比如门耳茶坊;也有集博物、欣赏、品茶于一体的文化性茶馆,比如和记茶馆、紫艺阁茶馆。如此多样性的风格取向使杭州茶馆业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作为一种流派代表的茶馆往往能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杭州的茶馆分布是"一个中心,一枝横斜"。它们以西湖为中心,环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又旁逸斜出沿曙光路、龙井路、梅灵路、茅家埠迤逦而去。风景和茶相看两不厌。据说,杭州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茶馆业做得最好的城市。每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博览交易会和西湖国际茶会上,汇聚而来的各地茶人对杭州的茶馆都有最高的评价。
32.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2004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的"城市中国系列活动",终于在11月6日揭晓了。在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杭州位列其中。试看一下杭州的颁奖辞:一个将天然优势与现代产业巧妙结合,引领休闲经济潮流的城市;一个生活就像在旅游,懂得将安宁幸福的感受转化为活力和财富的城市;一个以不温不火的态度和风风火火的速度,走出了自己节奏的城市。从"西湖论剑"到"钱江弄潮",这座城市在水到渠成之后,正一步步海阔天空。
33.和谐创业。这是21世纪初期开始的对杭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模式的总结。按照专家的研究,和谐创业包含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的和谐、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的和谐、政府与民间的和谐、外部开放与内生创新的和谐。近十年来,杭州的经济总量一直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4年杭州工业销售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以"信息港"、"新药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临平工业区和高教园区(下沙、滨江、小和山高教园区、浙大新校区和江东、仓前高教新区)的"两港五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建设快速推进。杭州依托独特的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立足自身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以自己独特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人文精神,兼容了苏南、温州两大模式的优势,逐步形成了杭州"和谐创业"的创业模式。和谐创业是立足生活、以人为本的创业,是创造力、融合力和竞争力相统一的创业。其主要特点是:人性化创业、协调创业、可持续创业和知识创业。杭州的城市特色是"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这四个方面表达着同一个意思:杭州是一座休闲、文化、创业协调互动、和谐创新的城市,是一座"天堂硅谷"和"东方休闲之都"有机统一的城市,是一座富有生气和活力的城市、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生活与创业的和谐。生活的根本涵义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是一种生气和活力,是一种生命力和创造力,也是一种和谐创新、和谐创业。
所谓水文化,即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关于如何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提到水文化,不得不提到城市水文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更是创造文明的人类得以栖身的居所。城市建设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系,涵盖地理、气候、产业、人口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文化因素。不论城市如何发展,总得以水为先。水对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贯彻始终的,但归纳起来大致这么几种:一是不少城市自然因水而诞生,而那些非自然诞生的城市在选址上则很大程度考虑了水的作用,水在城市诞生的过程中,直接影响其风格和布局;二是人类逐水而居,为城市积淀了大量的有关水的文化,它们最后便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三是城市的水文现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环境现状。水文化在城市形成运作的过程中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1城市创建与水文化 1.1中国古代城市的水文化中国古代对水的传统观念,是把水看成具有灵性、人性之物,认为水代表了天地智慧。水运时代,城市之间的联系及经济交流主要依托河流,隋唐时代修筑了广通渠、通济渠、江南运河和永济渠,最后形成隋唐大运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沟通全国的运河网,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漕运水平,增强了国力。古代城市中的水体按理性文化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神圣性:由帝皇向往神仙而来,把水作为天山瑶池,布置于御花园、皇宫中,如南朝建康玄武湖、六大都太液池、清圆明园福海。 b)智性:即文学家提倡的“智者乐水”,把水当成陶冶情操之物,有时也当成镜子或故意弄曲折,有时听水声,有时观鱼、观荷;水面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可曲可直,富有诗情画意,多见于造园。 c)灵性:宗教或风水观念,如寺庙的放生池、莲花池,在陵墓规划中,水体又是极重要的灵性之物。所谓“葬者,乘生气也……,界水而止”,是以水(河道)为界。 d)宏性:借用大自然水体的壮丽景色来烘托城市或建筑物,如昆明大观楼借用“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岳阳楼依托洞庭湖,黄鹤楼依托长江等,这种宏性水文化要求建筑物突兀,气势不凡[1]。 1.2中国现代城市的水文化享誉世界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他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文化形态,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与之相呼应[2]。现代城市,大都是在古城镇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水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发挥想象能力创造的与水相关的各种设施、景观五花八门、随处可见。如人工河流、人工湖泊、假山瀑布、人工喷泉、人工温泉、亲水平台等等。这些设施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越来越多,这也是人们追求人居环境更美、质量更高要求的反映。这种人工设施集实用与艺术功能于一体,为城市环境美化、园林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撇开实用功能为主题的消防、喷灌用水不谈,人们把构成城市美化的环境建设中关于水的设施统称为城市水景。传统的共识是无水不成景。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水景如黄果树瀑布、洞庭湖、鄱阳湖等是上天的恩赐,永远深受人类的喜爱和向往。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对生命之水也尤为钟爱,但限于城市的条件,只能以人工的方式移植或干脆创造水的不同形态来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乐水倾向。自然水景不外乎是水的特殊存在形态,如江、河、湖、泉等。因此,按照水景不同存在的状态和制作方法来划分,现代城市水景就可分为人工河、人工瀑布、水幕电影、喷泉、温泉、人工湿地等多种类别,这些融入人类智慧的高科技水处理的水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现代都市之中,为都市环境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城市的水文化就是由这些自然水景或人造水景构成,但水景本身并不具备文化特征。所谓水文化,只是人们在设置水景时借助文化思想的内涵或赋予某种文化范畴的概念而言。在自然景物的微缩移植中,生存需求便是水文化:在水景处理时,因势利导,走向因地而异,这是道家“道法自然”的文化;水景仿造天然遗产,并赋以动听而富有诗意的名字,这是文化本身的积淀;若能别具匠心,创造出某种风格、某种地域和文化特征的结构,则是艺术文化。 2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内河航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大运河,更是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城镇。隋唐时期横贯东西的隋唐大运河,先后孕育了长安、洛阳、汴梁等一批著名的古都,元代以后横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则由于沟通了杭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联系而使之更加繁荣,同时在运河沿线也先后形成了一大批与之息息相关的中小城市,如扬州、淮安、徐州、济宁、临清、通州等等。有水使城市充满活力,缺水使城市走向衰亡。我国古代有四大名镇,即昌江河畔的江西景德镇、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佛山镇、长江与汉江汇合处的湖北汉口镇以及运河畔的河南朱仙镇。因水利条件及水文化的发展,汉口早已发展成为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之一,进入我国特大城市的行列;佛山镇发展为佛山市,成为我国颇具规模的轻工、陶瓷基地和对外贸易联系的纽带;景德镇以“瓷都”桂冠而享誉国内外;朱仙镇在北宋时地处运河转口地带水陆要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盛极一时的水陆码头。后来运河年久堵塞,水运不畅,商贸渐衰,城市也随之失去活力,成为鲜为人知的荒凉小镇[3]。更有典籍记载历史上在上海曾有一个青龙港,港边有座青龙镇,在唐宋鼎盛时期,繁华直逼当时的苏杭,有22桥、36坊,还有3亭、7塔、13寺,商贾云集,文人汇聚。北宁诗人梅圣俞作有《青龙海上观潮》诗:“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这一切,后来都随青龙港的淤塞缺水而湮灭了,至今只留下少许遗迹供人凭吊、引人深思。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样要得益于水文化的发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天下,正是因为有了西湖。然而西湖美景名扬中外同样是与它的水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苏轼笔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的繁荣总是有着深厚的水文化底蕴的。近年来,杭州市打出“人文之都”、“爱情之都”的旗号,将西湖人文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杭州市将西湖作为文化根基进行再开发,以西湖为平台,重新恢复西湖博览会来招商引资,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如烟花大会、茶文化节活动等打造西湖品牌。这正是一个拥有水文化、善于利用水文化的完美体现。作为同是令武汉人骄傲的东湖,除了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全国首批顶级4A级景区、国家级名景名胜区及其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这些参数以外,似乎没有让人想到更多,于是就产生了“东湖大,西湖名”这样的评价。东湖年游客接待量不及西湖的1/10,旅游收入不及西湖的1/6。武汉东湖虽然经历了50多年的开发建设,但在旅游景观、设施、交通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加上水质恶化、湖面一度被填占、资源丧失等问题,更是不断困扰着东湖的发展。东湖要发展,在水文化上做文章应是其重点之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多洪涝,水少旱灾,关键还要能够正确认识水、使用水,发展水文化。2 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保证了大约三百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66. 67多万hm2(1 000多万亩)。都江堰市也因此而建立发展起来,如今,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由此看来,一座城市的兴衰,与水是息息相关的。拥有水,并且能够科学而合理地利用水,让水与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纵观历史,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历来就是人口经济最繁荣的地方,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典型之一。反之,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其人口数量、经济能力均明显逊于前者。 3近年来城市水文化的发展动态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要得益于水文化的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向高度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水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城市的生存发展更是要依靠水。决不能让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破坏水资源、破坏水文化上面,那样就如同饮鸠止渴。近些年来城市水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景象。对一座城市而言,要大力宣传水文化,提高全民的护水、惜水意识,创造居民亲水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对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水文化环境,繁荣水文化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动,提供精良的水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和层次。要以城市水域为舞台开展多样的水上运动、水上旅游观光、水上游乐等各种水文化活动;对现有的起着保护水文化设施的城市防洪大堤等要加强保护和维修,同时结合城市水文化历史积极兴建水文化展览馆、水族馆等新的水文化设施;积极开发沿江公园、滨水广场,修建亲水建筑、亲水设施和艺术小品等,让亲水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将水文化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完美体现,对城市及城市水文化的良好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再如长江荆江大堤,在保护荆州、沙市等城市的同时,也成为这些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利用城市防洪大堤和退让缓冲地带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序的立体空间景观,完成从江面向城市空间过渡和渗透,满足市民亲水的需求。武汉的汉口江滩,通过防洪工程的加强,滨水景观的营造,使之在洪水季节能够有效防洪,平日则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昔日凌乱不堪、常遭洪水侵袭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武汉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5]!上海市的城皇庙是一处历史悠久、令人留连的商旅好去处,如鲫的游人在蜿蜒的桥上漫步,既可观水、观鱼、观莲,又可购物,悠游其中。上海目前又正在启动一项以“水”为核心将古城朱家角建设成为休闲度假和生态居住的文化旅游项目。位于淀山湖畔、具有千年历史及深厚水文化底蕴的朱家角镇,经过对水文化的进一步开发,定会将上海的历史水文化以及千百年来水乡的特色风貌、生态环境、人水和谐的样板展现在游人眼前。与此同时,上海水务局也提出了“开发浦江带动景观水系”的构想,其核心内容是呼应黄浦江、苏州河综合开发,市区突出亲水和水文化,郊区突现自然和生态,打造集景观、休闲、游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水系。广州的荔湾湖、泮塘及五六十年代以后人工修建的东湖、流花湖、越秀湖、南湖、鹿湖、云台花园等亲水景点,湖面虽不太大,但各项设施齐备,均是水与文化结合的体现,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颇受居民和游客青睐。上述亲水景观在全国仍有许多,它们对挖掘城市文化和水文化的内涵,提升城市整体品味,调整旅游业发展布局,塑造国际大都市形象,无不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历史意义。人工湿地的发展,在城市水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于1998年初建成,活水公园是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过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展示了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工艺和成都人悠久的治水传统及较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城市水文化发展的较高意识体现。该活水公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受污染的无生机的“死水”,经过塘床系统中的各级湿地单元与各种高、低等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后,变成生机勃勃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水”,反映了活水公园的真实内涵[6]。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较强的观赏性,与大都市风景园林建设相融合,成为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是水文化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较高层次的应用。而且,对充分利用和节约淡水资源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因此,成都市活水公园项目于1998年获得第十二届国际“优秀水岸奖”的最高奖以及由国际环境设计研究协会与美国《地城》杂志授予的“环境设计奖”[7]。 4结语城市与水文化息息相关,但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水文化氛围,除了水利工作者需学习相关水利史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努力使城市与水文化的结合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以下几点可供各有关部门参考。 a)各大、中、小城市应结合城市自身的规模、所处的自然条件、经济能力、技术水平,量力而为; b)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水利、艺术、建筑行业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对城市水利工程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其达到既有水文化的底蕴,又不危及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c)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要通过广泛宣传来提高群众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各地环保部门应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违法行为初(轻)犯者教育为主,屡(重)犯者从严惩罚,这样,才能做到水为人类服务,人类要呵护水、珍惜水,实现人水和谐相处。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扩展资料:
西湖十景
南宋.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苑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朝,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
“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苑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4年.新西湖十景
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
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三评西湖十景
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成为三评西湖十景。确定为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参考资料: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_百度百科
OK,关于美丽杭州小知识和介绍杭州西湖的资料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