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小朋友理财小知识小故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生活中的理财小故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七百多年前,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历经三年艰险历程,翻山越岭来到中国,曾在中国任地方官的他24年后第一次返回欧洲,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人第一次认识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和其令人惊异的文明发展水平。
七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西班牙人艾力赛来中国早已用不着跋山涉水,作为商人,他曾11年间91次来到中国,帮助西班牙最主要的建筑公司——国际联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在中国的数十笔合作项目,同时为很多西班牙企业和中国企业在彼此的市场上找到了中意的项目。而作为现任西班牙驻华大使,他喜欢到新疆等其他驻华官员并不喜欢去的边陲地区,去了解那里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让西班牙了解中国,投资中国,抢占国际市场,同时让中国了解西班牙的技术和工业,是艾力赛近20年来一直在努力的事。
“每天在这里,一边可以欣赏到墙上挂着的西班牙现代艺术作品,而另一边顺窗望去,就是北京的美丽街景。”在北京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的二层办公室里,艾力赛很惬意地对我们说。这位61岁的西班牙驻华大使,一头银发,步伐从容,从他晶灵睿智的眼神中实在无法猜想他已年近花甲。艾力赛酷爱现代艺术和古典音乐,并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热衷于一提到西班牙我们就会立刻想到的斗牛。
然而,多数中国人对西班牙的了解还停留在“斗牛”和《唐吉诃德》上。那么西班牙对中国呢,恐怕也只有长城和人口众多的印象了。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西班牙新闻媒体在中国有常驻机构,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额以及在中国的投资额也少得可怜。这一切正是2003年新上任的西班牙大使艾力赛所面临的问题。
艾力赛生于一个外交家庭,当他1943年在葡萄牙呱呱坠地时,他的父亲正担任西班牙驻葡萄牙欧泼尔图的总领事。因为父亲工作地点的不断变化,他相继在马德里、日内瓦和纽约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1965年从马德里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很快就子从父业也做起了一名外交官。
在艾力赛最初的18年职业生涯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帮助西班牙企业与欧洲和其他国家进行商业洽谈。他曾担任过西班牙驻维也纳大使馆商务参赞、西班牙驻美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和西班牙-欧盟磋商会议书记。
1983年,他出乎人们意料地由政府工作转向了私营企业。进入国际联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Tecnicas Reunidas Internacional S.A.)任秘书长,这一公司是在实施工程项目及建设工业工厂方面最主要的西班牙私营公司之一。“我的孩子们当时也经常问我‘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放弃政府工作’。我对他们讲,这将是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显然为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比为西班牙本土公司工作难度要更大。当时我觉得自己是在向全世界推广西班牙的技术和经济。”
正是在那个时期,艾力赛第一次来到中国,当然在有了第一次后,就立刻有了第二次和更多次。“1985年到1996年,我到中国91次,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中国。我很幸运,看到了这十几年中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只在经济结构和外交上,更体现在投资政策和商业环境上。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经历。现在我再回到中国,发现这些变化更大了。”
那11年,正是中西两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位于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西班牙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世界顶级跨国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80年代初,西班牙在政治上顺利完成向民主化过渡后,继而进行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改革,实行紧缩、调整、改造政策,并集中力量发展外向型经济。后加入欧共体,并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
这样一个以最大限度吸引各国投资的风水宝地和一个依赖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中等发达国家,在过去的20年中却并没有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出现热闹的经贸往来和海外投资。从1980年开始到2002年,西班牙在华投资项目仅为597个,实际投入只有3.04亿美元。西班牙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和美国。此外,西班牙最主要的出口国家和海外投资地是拉美国家。按艾力赛的说法:“西班牙企业在拉美看到了快速增长的市场,在那里的竞争力也最强。”
艾力赛向我们介绍,在拉美,西班牙企业经营着40%的电信行业,30%的银行和23%的电子产品。在那里,西班牙拥有着绝对优势。
但在亚洲却恰恰相反。4年前,西班牙政府终于意识到,亚太地区拥有世界上50%的人口和25%的经济力量,而西班牙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与该地区的贸易只占西班牙外贸总额的3%,只有6.3%的西班牙政府人员派驻该地区。可以说,西班牙在亚太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将投资重心由拉丁美洲向亚洲转移,西班牙首相史无前例地制定了“亚太计划”,以增加西班牙在亚太市场的参与程度,而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重点。艾力赛很高兴地说:“这个计划实施以来,西班牙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45%。中国对西班牙出口增长了70%。”
作为西班牙驻中国大使,艾力赛是这个计划的直接执行者之一。而在“亚太计划”实行之前,艾力赛在中国11年的经商历程就已经为此埋下了伏笔。
建筑业始终是西班牙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当时作为西班牙主要建筑公司的秘书长和中西商人委员会副会长,艾力赛较早地带领西班牙企业进入了中国。最让艾力赛感到骄傲的是“其中的很多项目现在中国得到了政府的最高肯定,国际联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成为中国最信赖的公司。”
西班牙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20年前,第一家到中国来的西班牙企业是一家运输公司ALSA,他们最初在广州、深圳和香港建立合资公司,开展运输业务,后又扩展至北京、天津等地。其后在中国投资发展比较好的企业还有生产“高乐高”的努德莱斯巴公司,以及生产大大泡泡糖的西班牙通用糖果公司(Agrolimen)等。不过“大大泡泡糖”现在已经被美国的箭牌公司收购,其他西班牙公司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十分有限。
在与中国企业交往的十几年中,艾力赛审视着这一切。在他看来,缺乏了解是中西贸易往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西班牙企业并不了解中国。西班牙人很少来中国,中国人也很少去西班牙。我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让中国企业了解西班牙的技术和工业。”艾力赛说。
在企业做秘书长时,他就想了很多方法来增进中西企业的了解。“当时几乎每两个星期就有一个中国代表团来西班牙考察,我会带他们在西班牙到处参观,介绍西班牙的工业和技术发展。”艾力赛让很多中国企业家了解到,西班牙不只有毕加索、高迪、多明戈这些艺术大师,还有发达的工业和优秀的企业家。
但是让西班牙了解中国可并不是件容易事,艾力赛本人也经历了很多磕磕绊绊,才参透了该如何在中国做生意。艾力赛曾代表西班牙企业与中国辽宁省的一家公司谈一个合作生产洗衣粉的项目,这一谈判耗费了三年半的时间。后来艾力赛总结道:“在中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你要想和一个企业做生意,必须要和他认识很久,说过很多话,才有可能合作成功。这是东方国家和西班牙还有一些西方国家非常不同的一点。在世界的很多其他地方,我都会告诉那里的人,如果你去一个亚洲国家,你不能和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或者企业做生意,因为那样往往会失败。”
外交官出身的艾力赛在处理这件事上显得很从容。“1985年,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带了一个大项目,谈判一直进展得很顺利,但是在最后一刻,却没有通过。我记得我的中国朋友来到我的房间,他们对因为政府的决定让谈判失败感到很遗憾。我的反映是:这种事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友谊还在,我们不该太在意这种失败,而应该借此机会加强双方的关系。很多年后,那些合作伙伴说当时对我的这种反映很奇怪,他们没想到一个欧洲人是这样的反映,我说这是西班牙人和其他欧洲人的区别,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计划走向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我们就要加强友谊,即使我们也不喜欢这样的结果。”
外交官的睿智和协调能力最终让艾力赛在中国有了很多朋友,也谈成了很多生意。而这段经商经历又成了作为西班牙驻华大使的艾力赛的宝贵资源,这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个关系网和熟悉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是,做过商人的大使更了解企业的真正需要。
在看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各大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态势后,艾力赛为投资中国的西班牙企业提供出了两个建议:只通过投资中国,能够增强他们在中国的实力,可以做合资公司或者开设子公司。但他们不能停留于服务于中国市场,他们想到的应该是服务于全球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很快,正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西班牙对中国的投资重点应放在产品研发(R&D)上。
这是去年10月艾力赛出任西班牙驻中国大使时就曾经谈到的问题。和很多驻华官员不同,艾力赛喜欢融入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中,除了企业家,在中国他还有很多艺术界的朋友。
艾力赛还不会讲中文,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并不妨碍他与中国的朋友交流,“我在中国的很多朋友都跟我讲英语,有的甚至还会西班牙语。所以我非常愿意把我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解中国人身上,而不是学汉语。不过我的夫人正在学习汉语。她非常喜欢中国。”大使夫人是个中国迷,在艾力赛结束商人身份去德国做西班牙大使时,那时的大使夫人就经常一个人跑到中国来购物。艾力赛出任西班牙驻中国大使后,大使夫人又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中国。
艾力赛说很难找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自己,但他对我们说:“可以说之前经商的时候,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现在作为一个大使,刚上任6个月,给我一些时间,我会告诉你他也是成功的。”
我本人长得并不漂亮,但受上天恩宠,我的女儿却生得粉雕玉琢,跟人民币似的人见人爱。
昨天全家人在聊到以后要不要给女儿报各种兴趣班时,爷爷说道:“什么钢琴呀舞蹈呀绘画呀都不学,就让孩子好好玩儿,实在要学也只学武术。”我一听差点没一口水呛住,嘟嘟了一句:“学武术啊,那我这个当妈的可得努力赚钱了。”奶奶忙问为什么,我放下杯子,慢慢说道:“假如有一天,女儿回来跟我说:妈妈,今天有个小流氓骚扰我,我把他打了一顿,人家要5万医药费。我会大声说:什么?要5万!来给你20万,再回去打三顿。”
女人一旦当了妈妈,心智至少成熟10岁以上。这是大自然的力量,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妈妈”这两个字赋予更多的含义便是责任。
春节期间老公把我父母从四川接到陕西,于是我也有了依偎在自己妈妈身边的机会。听她讲述我小时候的各种调皮,虽然没陪过人家医药费,但也折腾了不少钱。70年代中期全国普遍工资都低,家里还有奶奶、姐姐和我。父母都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一家工厂上班,他们微薄的收入要养活全家5口人。很难想象在那种情况下,家里还能有什么余钱来理财?真正条件改善是在工厂从小镇搬到绵阳市以后,姐姐上初中,我上小学。每到周末全家人会一起去逛公园、看电影、吃各种四川小吃,寒暑假还会去名山大川旅游,我的童年说起来还是很幸福的。
依稀记得有一年春节,舅舅找妈妈借钱,妈妈说我买的国库券还没到期呢,等到期了给你吧。我小时候还在妈妈房间里见过她所说的国库券,应该就是现在的储蓄国债吧。那时候的人们普遍都缺乏理财意识,发了工资得先应对全家人整月的开支,我的父母都是节约型的,除了给我和姐姐花钱,他们自己都是省了又省的。一个月下来总会有些许结余,妈妈的做法是存到银行活期里,等积攒到了一个整数就取出来买定期的国库券(国债)。她现在每月领取的退休工资也会拿几百块钱去银行做零存整取,她们那一代人的理财方法只有一种——存银行。
然而庆幸的是我赶上了好时代,出生在70年代末期,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生孩子在互联网+时代。我现在的理财知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里一点一点学习得来的。说到这,真心要感谢挖财,感谢财友们分享了那么多的智慧,让我现在的做法跟母亲那一代人相比有了彻底的颠覆。
同样是每月领死工资,我领到钱后首先要做以下四件事:
1、还房贷,每月1500元的月供,非还不可。
2、教育储蓄,每月定投1000元的债券基金是宝贝女儿的学费,雷打不动。
3、股基投资,每月定投800元股票基金作为以后自己养老、全家旅游的经费。由于我设置的投资年限长达10年,所以现在大盘越跌我心越欢喜,毕竟买得便宜才是硬道理呀。
4、60单储蓄,每月存500元五年定期,作为自己养老的补充,利用时间和复利,到退休时除了国家发的退休工资,还有几十万的储蓄毫无风险,每月到账。这叫存小钱,图安心。
我那可怜的工资把以上四件事做完,剩下的才是本月供全家开支的钱,不够就找老公要,多了就到处投资。挖财产品买一点、票据买一点、P2P买一点、看看黄金价跌了也买一点。虽然投资渠道是全面开花,但我会用《核心资产组合方案及纪律表》来控制平衡。这个表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资产配置确保养老养娃两不误》里面,感兴趣的财友可以自己搜索看看。
地址链接:http://bbs.wac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74183&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
毕竟年代不同了,把余钱放在银行活期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可我身边偏偏就有这样一位。数月前老公去参加朋友聚会,坐出租车时不小心把钱包掉了。我俩都吓坏了,要知道里面不仅有现金,还有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以及所有银行卡。赶紧打电话挂失吧,在银行发来的通知短信里我看见老公的银行卡活期余额有好几万。当时真是又好笑又好气,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这么落伍的人。虽然后来钱包找回来了,可他的私房钱也曝光了。拜托,以后藏私房钱能不能藏得有点技术含量。
每当面对电脑里的资产配置表时,我骄傲得像个女王,每一块钱都是我的仆人,他们的任务就是出去找回更多的仆人。他们或长期或短期,或高风险或低风险,都在我的统一指挥下源源不断的赚取着利益,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能乖乖的回到我的口袋。
两周前我和老公去买车,4s店本来说好了一个月以后取车付全款。没想到才第三天就通知我们去提车付款,老公看到我银行卡的余额只有两千多块钱,郁闷的说:“这车还买不买呀?”我笑了笑答道:“你别着急嘛,明天保证让你开新车”。只见我掏出手机,轻飘飘的划拉了几下就出去玩了。老公半信半疑,第二天急忙问我钱到账了没有。他哪里知道我可以一夜之间紧急调回资金20多万。
母亲那一代是保守的理财,我这一代是有规划的理财,不知等女儿长大又将面临什么时代。等她五岁以后我将循序渐进的教授她理财的基本知识,让她从小树立起管理金钱的意识。咱们做父母的除了要给孩子足够的金钱储备,还要有知识储备。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她的人生才有选择的权利,选择不被谋生所迫的、不被利益所诱惑的、选择一条真正有意义、自己感兴趣的人生道路。
我的理财小故事
说到理财,很多小朋友的反应就是大人的投资呗!其实不然,投资是让你钱生钱,而理财的范围更广,说得简单些,就是教你如何用好你手中的每一分钱。
我的理财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一年级的时候,应该说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的影响。a&lh;4~父母每半个月会给我一定的零花钱,那时侯,对刚得到零花钱的我来说,并不知道什么叫节约,一看见自己钟意的东西就买。但渐渐的,我对钱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乱花一分线,开始了自己的“理财生活”。
三年级下半学期某月的上旬,父母又给了我一些零花钱。一拿到这笔钱,我并没有直接将它放入口袋,而是拿出本子和笔。我先把这笔钱的总金额记录下来,再进行“分类”,将钱分成几个部分。“嗯,这部分用来乘公交车,每次2元,可用12天;这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共8元;这部分放在储蓄盒里……”我一边轻声念叨,一边用笔在纸上记录。很快,记录完成了,我又拿出了几个贴上纸条的小盒子,将钱分门别类地放好,又将盒子放回原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写着“储蓄”二字盒子里的钱越来越多,已放不下了。于是,妈妈提议让我把这部分钱存入银行,以备他日之用,我同意了。这天,我们来到中国银行安亭支行,我发现每个服务台前的玻璃上都贴有1个数字,上面还有其服务台的服务项目。我与妈妈来到储蓄服务台前。“小朋友,你要储蓄吗?”一位服务员阿姨和蔼可亲地说道,一边从玻璃下的一个小洞递过一张纸,“如果要,请把这张表填好”。我拿过表,在妈妈的指导下,认真地填写起来。写好后,我把表交给了服务员阿姨。又经过交钱、交户口簿确认、输入密码等步骤,我终于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首张存折。这张存折也是中国银行安亭支行小朋友中的第一张,回家的路上,妈妈笑着对我说:“孩子,你有了存折,就意味着你长大了,可不能乱花。”我点点头。
是“理财”让我学会了节约,是“理财”让我学到了知识,是“理财”让我享受了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理财”,享受“理财”给予我们的快乐。
好了,关于小朋友理财小知识小故事和生活中的理财小故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