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海底小知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海底小知识介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有趣的海底小知识和海底小知识介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扩展资料:一、洋流分布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经过的地区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而暖流则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二、形成原因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公里每小时,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
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流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
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
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
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流动方向则相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
2.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和洋的区分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
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
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
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
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
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
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
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
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
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
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
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
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
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3.最凶猛的海洋生物虎鲸的自然常识
虎鲸又称为杀人鲸、逆戟鲸,身长能达8~10米,体重达9吨左右,头部略圆,具有不明显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弯曲长达1米;身体黑、白两色.两翼骨远隔开.颞窝大.下颌骨相对较短.在上、下颌每齿列有10~12枚圆锥形的齿.虎鲸属于海豚科,是海豚科里体型最大的.虎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有一些群体组成的家族是动物界中最稳定的家族.虎鲸的一些复杂社会行为,捕猎技巧,和声音交流,被认为是虎鲸拥有自己的文化的证据.地球上的所有大洋中都有虎鲸生活,从冰冷的大西洋和南极地区,到热带海域.虎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食肉动物.一些个体几乎只吃鱼类,另外一些则会猎杀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包括海豹、海狮、海象,甚至是鲸目的其他物种如海豚,他们在海洋食物链的顶端.。
4.急需十条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1.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
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
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
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
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陆地上有的基本都有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藻类、苔藓、蕨类、少数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除了部分节肢动物)、两栖类的幼体、部分哺乳类基本就这些。
5.海洋小知识
9月18日和19日,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锦州东部海域上空执行巡航监视任务时发现大面积海水水色异常现象,海洋执法监察部门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
香港海域去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窒息而死。
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
6.大海的基本常识
1、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太阳光照到海洋上时,只有蓝色的光线被反射回来,而其它几种颜色的光线都被海水吸收了,这样我们看到的海水就是蓝色的了。
2、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大大小小的河流经陆地时,从岩石和泥土中吸取了大量的盐,并把这些盐带入海中。所以海水就是咸的。我们在海岸边设置盐田,使海水慢慢蒸发,就可以得到海盐,全世界每年生产海盐约1亿吨。
3、海里为什么有波浪?
海水本身并不会产生波浪。波浪是受风力、海底地震或月亮与太阳的吸引力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这些因素当中,风力对海的波浪影响最大。
4、海洋有多大?
如果把地球表面分为四份,那么有三份都被海水覆盖着,只有一份是陆地。地球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的星球。
5、大海会呼吸吗?
海水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6、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měng)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约有10亿多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也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必然严重破坏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为什么要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至今那里还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据统计,动物界有32个门类,其中23个生活在海洋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给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破坏。最明显的是,一些海域鱼类资源量急剧减少,某些海洋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一部分不受人类干扰的海域自然状况,使各种海洋生物能够保存下来,为人类持续利用,这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业都具重要意义。国际上把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海洋保护事业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标准之一。
海洋不但非常辽阔,而且深得惊人,最深的地方,就是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整座放下去,它的山尖也会被海水完全淹没!
就在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的大海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其他资源。仅仅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洋动物,从身长30多尺,体重120吨以上的鲸,直到小得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出的浮游动物,就多达15万多种。那数不清的鱼、虾、蟹、蚌(bàng),都是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藻类等海洋植物在一万多种以上,其中很多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可作优良的食物或制成珍贵的药品。在海底深处,更重要的宝藏,是人们已找到了的丰富的石油啊!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这个伟大的人类秘密仓库中一部分的财富。由于人类对海洋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的宝藏,蕴藏在海底深处,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呢。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及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东西最大宽度约2万公里,南北约1.6万公里,超过所有大陆和岛屿面积的总和。太平洋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一半以上深度超过5000米,最深处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大西洋面积为9336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哥海沟,为9218米。印度洋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897米,最深处为爪哇海沟,达7450米。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200米,最大深度5449米。
7.海洋知识
不知道你要了解哪方面的,帮你找了一些:海洋杀手——赤潮 9月18日和19日,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锦州东部海域上空执行巡航监视任务时发现大面积海水水色异常现象,海洋执法监察部门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
香港海域去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窒息而死。
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潮汐——海洋的呼吸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一种交替往复,永不停息的小涨落运动。
海水这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涨落运动就是“潮汐”,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科学地讲,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我们把海面周期性的涨落叫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称为潮流,潮流与海流不同之处就在于潮流具有严格的周期性。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海水的潮来潮往很有规律性;初一,十五涨大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两次***和两次低潮,这种潮汐称为“半日潮”,有些地方,两次***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称为“混合潮”。
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和一次低潮,***和低潮之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掌握了潮汐的规律,对海边人民的生活有很大帮助。潮汐的这种规律性与它的日月起因是分不开的。
我国早在《山海经》中就说潮汐与月亮有关,十七世纪后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地球、月球、太阳三者当然也不例外。
潮汐的产生就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在这一系统中,由于月球(又称太阴)离地球远较太阳近,故其质量虽小,但它产生的引潮力比太阳大得多,是它的两倍左右。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地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A:一是月球对它的引力,二是地球自转、绕日公转和绕地月系中心转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结合产生合力。这种合力就称为“月球引潮力”,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导致海水运动形成潮汐。
合力的两个分力就象四边形的两条边,中间有一个夹角,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引潮力“。可以想像,当地月位置变化时,夹角也变化,对角线合力就变化。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月球的引力大于离必力,引力起主导作用,此时出现***;在背月的地方,离心力大于地球的引力,离心力起主导作用,也形成***。因此在***带之间的广阔海域,由于海水流向***区,水面下降,相对出现低潮。
因为地球对着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50分,这段时间内,某一海区就要经过向着月球和背着月球各一次出现两次***。当然,除了月球引潮力以外,太阳对地球也有引潮力。
虽然较前者小得多,但其力学过程都是一样的。因为天体运动都有周期性和规律性,所以在月球和太阳的共同作用下,这海洋潮汐就很有规律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此时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因此这会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
到了初八(上弦),二十三(下弦),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潮涨得不高,落得也不低,出现两次最低的***和最高的低潮。潮汐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
在我国,有闻名中外的钱塘江暴涨潮和深入内陆六百多公里的长江潮。主要是由于潮流沿着入海河流的河道溯流而上形成的。
当潮流涌来时,潮端陡立,水花四溅,象一道高速推进的直立水墙,形成“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壮观景象。--------------------------------------------------------------------------------海岸人们往往认为,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地方,叫做“海岸线”,实际上,这条线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全球长达44万公里,能绕地球赤道11圈。
这条海岸带不但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是目前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区域,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这里,有海陆空立体运输系统和转运系统功能。尤其是海上交通,目前共有2300个港口位于海岸带上。
海岸是波浪和潮汐有显著作用的沿岸地带,是海洋和陆地相。
8.有关海洋知识有哪些
1.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陆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3.恩……你可能听不懂
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藻类、苔藓、蕨类、少数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除了部分节肢动物)、两栖类的幼体、部分哺乳类
基本就这些
海洋杀手——赤潮
9月18日和19日,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锦州东部海域上空执行巡航监视任务时发现大面积海水水色异常现象,海洋执法监察部门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香港海域去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窒息而死。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
1.海底的小知识有哪些(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底的小知识有哪些(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1.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和洋的区分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
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
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
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
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
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
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
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
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
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
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
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
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
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2.急需十条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1.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陆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藻类、苔藓、蕨类、少数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除了部分节肢动物)、两栖类的幼体、部分哺乳类
基本就这些
3.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惟一没有征服的地方就是洋底世界。
今天的人类,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多次到宇宙空间旅行,人造的探测器已达到太阳系的外层空间。然而,大洋的最深处是个什么样子,人们还是不清楚的。
因为到大洋底去探险,花费巨大,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然而,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探测洋底世界的回报会是极其丰厚的,因为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矿产、天然气、石油的储藏量十分丰富。
另外,对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很有可能改变我们对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传统观点。在这些现实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些无形的、但又确确实实的满足,这就是探索地球最后边沿的巨大快乐。
海洋--这个至今没有被人类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达到140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大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陆地上的任何生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从生活在洋底火山口边的吃硫磺的微生物、细菌,到各种深海鱼类,它们放出的荧光能照亮很远的地方,吸引了众多的供它们食用的生物。
在有些地方,甚至还可能潜藏着有待发现的被称之为“海怪”的动物新种,有20米长的大乌枪鰂。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在这个海底世。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惟一没有征服的地方就是洋底世界。今天的人类,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多次到宇宙空间旅行,人造的探测器已达到太阳系的外层空间。
然而,大洋的最深处是个什么样子,人们还是不清楚的。因为到大洋底去探险,花费巨大,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然而,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探测洋底世界的回报会是极其丰厚的,因为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矿产、天然气、石油的储藏量十分丰富。另外,对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很有可能改变我们对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传统观点。
在这些现实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些无形的、但又确确实实的满足,这就是探索地球最后边沿的巨大快乐。海洋--这个至今没有被人类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达到140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
大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陆地上的任何生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从生活在洋底火山口边的吃硫磺的微生物、细菌,到各种深海鱼类,它们放出的荧光能照亮很远的地方,吸引了众多的供它们食用的生物。在有些地方,甚至还可能潜藏着有待发现的被称之为“海怪”的动物新种,有20米长的大乌枪鰂。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在这个海底世界里,潜在的经济价值同样是不可估量的:能量巨大的漩涡洋流,影响着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气象,若能了解它们的形成机理和规律,可预报气候灾害的发生,免于损失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大洋还有巨大的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镍、锰、铁、钴、铜等;深海的细菌、鱼类和植物,有可能成为保护人类健康与长寿的神奇药物之源。
有人估计,在今后几十年里,从大洋获得的利益会远远超过人类目前探测太空的收益。如果人们能自由安全地出入洋底,其经济效益会立竿见影的。
但是,到达洋底和到达外层空间一样,没有特殊的装备,人是不可能到达洋底的。常识告诉我们,若没有氧气筒的帮助,人是不能长时间的下潜到3米以下的水里——这只不过是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千分之一!随着不断地潜入水下,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人的内耳、肺和一些孔道就会感到压力,令人痛苦。水下温度低,会很快吸走人体的热量。
使得人难以在3米以下的水里坚持2~3分钟。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当代深海的探险,不得不坐等两项关键技术的发展:深海球形潜水器和深潜铁链栓系钢球深潜器。
会游泳的人一直在寻思,如何在水下得到氧气?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古代希腊的潜水者是从充满气的瓶子里获得氧气,近代潜水者则多用压缩空气的办法,进人潜水。
通常人可以潜入到30米的深度。甚至最有经验的使用水下呼吸器的人也不敢冒险潜到45米以下,因为深潜压力的增加和上浮水面的过程的压力变化,造成减压病甚至死亡。
使用密封的潜水服,也只能潜入到440米的深处。球形深海潜水器创造了下潜923米的深度,但操作十分困难。
后来又发明了体积很小的深海潜艇,但它只能供科学研究用。先进的深海潜艇配备有水下摄影机、收集标本筐和具有人手功能的操作机械臂。
深潜器的实践做了肯定地回答。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出于不同目的研制出深水潜艇,收集到大海深处的动物、植物、岩石、水样等资料标本。
这就开辟了一个深海探测的新时代。人们获得了大量的深海世界里的信息,从而改变了生物学、地质学和大洋地理学某些传统的看法。
科学家们用新的目光来看待风海流的变化规律;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群有极大的危害,并且还会诱发地球上气候的奇特变化。大洋环流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气候改变,或使现在地球上稳定的气候慢慢消失。
科学家们还认识到,大洋底的海床并不是平坦的,它高低起伏,比我们的陆地地形更复杂,它的峡谷能装得下喜马拉雅山山脉。更令人惊异的是,大洋底还有一条独特的、全球范围的、长达60000千米的大山脉,它像一条巨。
4.关于海洋的知识
1、海洋蓝色原因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波长各不相同,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
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先后被逐步吸收,而波长较短的蓝、青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
特别是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越往深处越有更多的蓝光被折回到水面上来,因此,我们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
2、海洋里的矿物质
稀锰结核、石油、海底热液矿藏、镍、铜、钴、盐。
3、海洋动物
光照区:(水面至水下200米)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动物中除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外,还有大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水母、头足类等,以及海洋爬行动物、海鸟等
弱光区:(水下200米至1000米)生物多数长有大大上午眼睛和发光器官,还有一些动物白天躲在弱光区,夜间则到浅层水域去寻找食物。
深海区:(水下1000米以下)太阳的光线从来照不到这里,终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动物能够生存。
扩展资料:
海洋动物划分:
1、按生活方式划分
海洋动物主要有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游泳动物和海洋底栖动物三个生态类型。
2、按分类系统划分
海洋动物共有几十个门类,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等三大类。
海洋无脊椎动物,占海洋动物的绝大多数,门类最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形动物、须腕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等。
海洋原索动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等。
海洋脊椎动物,包括依赖海洋而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海洋
搜狗百科-海洋动物
5.你知道有关海洋的哪些知识
海洋杀手——赤潮潮汐——海洋的呼吸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地方,叫做“海岸线”,海洋知识小问答
1、什么叫海洋?世界海洋有多大?
海洋是指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体,起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
2、什么叫海?什么叫洋?海与洋有何区别?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称海。海与洋之间彼此通连,共同形成世界统一的海洋整体。海与洋之间有四个明显的区别:大洋的面积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海的面积小得多,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大洋深度大,平均水深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海的水深平均较浅,平均水深一般在2000米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十米深;大洋有独立的洋流和潮汐系统,海则受大洋流系和潮汐的支配;大洋离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盐度等要素比较稳定,海水的透明度大;海与陆地接边,受大陆影响大,海洋要素随季节变化大,海水透明度较差。
3、什么是海洋经济?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和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
4、沿海国领海***的内容包括哪些?
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受国家***的支配和管辖。此项***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开发和利用领海内资源的权利;(2)国家对领海上空的专属权利,即未经沿海国家许可的外国飞机不得进入该国领海上空;)(3)沿海航运及贸易权;(4)制定、颁布有关领海内航运、辑私、移民、卫生、水域保护等方面规章制度的权利;(5)刑事、民事管辖权。
5、“中国海”指哪些海?正确的称谓是什么?
“中国海”泛指中周围濒临的海。又分“东中国海”与“南中国海”。“东中国海”就是指东海,一种说法包括黄海;“南中国海”就是指南海。这些海的正确表达法,应该根据中文版的世界地图的称谓,叫作黄海、东海和南海。
6、我国的海洋资源。
在我国的“蓝色国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可利用的滩涂2.2万平方公里,浅滩12.4万平方公里,宜建中等泊位的港址160多处;海洋生物资源20278种;近岸石油资源255亿吨,天然气资源14万亿立方米;海洋能源总装机容量2l80万千瓦;已探明的矿产资源65种,还有1500多个海滨旅游景点资源。
6.关于大海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1、海水的颜色:蓝色。
2、海水是咸的:大大小小的河流经陆地时,从岩石和泥土中吸取了大量的盐,并把这些盐带入海中。所以海水就是咸的。
3、为什么海会起波浪:波浪是受风力、海底地震或月亮与太阳的吸引力的影响而产生的。
4、海洋很大:如果把地球表面分为四份,那么有三份都被海水覆盖着,只有一份是陆地。
保护海洋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1、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měng)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约有10亿多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也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2、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必然严重破坏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至今那里还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据统计,动物界有32个门类,其中23个生活在海洋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给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破坏。最明显的是,一些海域鱼类资源量急剧减少,某些海洋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一部分不受人类干扰的海域自然状况,使各种海洋生物能够保存下来,为人类持续利用,这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业都具重要意义。国际上把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海洋保护事业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标准之一。
海洋药库
1、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周智慧大海画从***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2、牡蛎,这种小小的贝类,十分鲜美可口。不过,它更大的价值却是由于含有一种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肿瘤作用。
3、鲨鱼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性鱼类,在全世界分布较广,共有260多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对鲨鱼身体各部分的药理、化学、生物化学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悉心周智慧作品的研究,特别是对鲨鱼体内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
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7.海洋知识的资料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扩展资料:
一、含盐率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
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英尺的盐层。
二、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巨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大风灾害及地震、海啸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等。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上述海洋灾害还会在受灾地区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风暴潮、风暴巨浪引起海岸侵蚀、土地盐碱化;海洋污染引起生物毒素灾害,再引起人畜中毒等。
世界上经济发达的海洋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都很重视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防御。海洋灾害(现象)发生、发展、移行和消失的监视监测,是预警和防御体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全球范围的海洋灾害监视监测是通过海洋监测,(或观测)网实现的。
1.儿童海底小知识
儿童海底小知识 1.急需十条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1.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陆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藻类、苔藓、蕨类、少数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除了部分节肢动物)、两栖类的幼体、部分哺乳类
基本就这些
2.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扩展资料:一、洋流分布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经过的地区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影响;而暖流则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二、形成原因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公里每小时,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
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流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
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
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
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流动方向则相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洋。
3.小学生海洋知识资料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热带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甚至比热带雨林还丰富)。人类对于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拥有许多陆地上没有的动、植物,且种类比陆地繁多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浪高达112呎。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
4.海洋的小知识有哪些
海和洋的区分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5.三年级上册海洋小手抄报知识怎么画
大海的手抄报文字内容
小水滴与大海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户村庄的小溪里有着一颗晶莹可爱小水滴,他梦想着、盼望着想要流入大海,变成大海里的一份子。但小水滴的母亲小溪却不同意让小水滴流入大海。
这天,小水滴问它的母亲小溪:“妈妈为什么大海会永不干涸呢?”小溪妈妈回答它:“孩子你要知道,浩瀚的大海也是由无数水滴组成的,有你、还有你的许许多多的伙伴,如果没有了你们,也就没有了大海。这就叫‘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水滴听完后,想要融入大海的决心更强了。
春天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酷热的夏日,热日炎炎,岸边的花枯萎了,田里的庄稼渴死了,小溪妈妈的身体也渐渐缩小了。小溪妈妈对着小水滴说:“好孩子,你去大海里吧,那里永不干涸。你首先要绕过前面那几座高山,再进入一条江,穿过湖那边的那座桥,才能到达大海,但是你要记住,即使在路上有悬崖当道,哪怕从悬崖上掉下,摔得粉身碎骨,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再重新汇聚起来,流向大海。再见了,孩子,祝你一路顺利!”小水滴向妈妈挥挥手就出发了。
小水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大海。小水滴开心地从东跑到西。玩儿累了,就躺在大海老人的怀抱里进入甜甜的梦乡。在梦乡里小水滴开心的笑了。
6.有关海洋的知识问答题(急需
1.盲鳗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它可以从大鱼的鳃部钻入腹腔,慢慢的咬食其内脏与肌肉,边吃边排泄,最后咬穿大鱼的腹肌,破洞而出,因此有“海中魔鬼”的称号,请问盲鳗是属于哪种鱼纲呢?
圆口鱼纲软骨鱼纲软骨鱼纲
--------------------------------------------------------------------------------
2.鲨鱼如果在海洋中停止游泳,会怎样?
沉到海底下漂浮在水中漂浮在海面上
--------------------------------------------------------------------------------
3.鲨鱼身上也披覆有鳞片,请问鲨鱼身上披覆的是哪种鳞片?
圆鳞楯鳞硬鳞
--------------------------------------------------------------------------------
4.海狮的天敌是哪种动物?
北极熊虎鲸鲨鱼
--------------------------------------------------------------------------------
5.海葵和小丑鱼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在海洋中是一种什么关系?
共栖共生寄生
--------------------------------------------------------------------------------
6.龙鱼妈妈在孵化小宝宝的时候,会把鱼卵放在什么地方孵化?
口中水草中皮肤上
--------------------------------------------------------------------------------
7.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南海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美洲的墨西哥湾
--------------------------------------------------------------------------------
8.鲨鱼的身上经常吸附着一些小鱼,请问这些小鱼是谁?
寄生的小鱼鮣鱼鲨鱼宝宝
--------------------------------------------------------------------------------
9.鱼身体上各部分的鱼鳍有着不同的作用,请问鱼尾鳍的作用是什么?
保持身体平衡推进身体前进和转变方向转变方向
--------------------------------------------------------------------------------
10.能够产出璀璨珍珠的贝类都是属于软体动物什么纲的?
双神经纲双壳纲腹足纲
7.海洋知识的资料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扩展资料:
一、含盐率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
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英尺的盐层。
二、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巨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大风灾害及地震、海啸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等。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上述海洋灾害还会在受灾地区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风暴潮、风暴巨浪引起海岸侵蚀、土地盐碱化;海洋污染引起生物毒素灾害,再引起人畜中毒等。
世界上经济发达的海洋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都很重视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防御。海洋灾害(现象)发生、发展、移行和消失的监视监测,是预警和防御体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全球范围的海洋灾害监视监测是通过海洋监测,(或观测)网实现的。
关于有趣的海底小知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