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总结美军在越战中的失败。

不要讲太多的道德什么的,我就想知道为什么失败,战略定位错误还是战术失败。怎么吸取教训
有几方面的原因,有政治上(即战略上)的问题,也有战术上的问题。
先从战略上讲,也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越战动机的评估错误。
当时的美国政府可以说对一切的国际事务都是带着冷战的眼镜来看,所以也对越战之所以会发生的动机有相当大的评估错误。其实越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没有公平正义(贫富差距)以及民族主义(从法国殖民者手中独立)。然而美国当时却错误的把这个当成了一种共 产 主 义对自由世界的侵略,同时美国政府当时信奉一种叫做多米诺主义的思想。所谓多米诺主义就是说当一个国家倒向红色世界之后,他旁边的国家也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所以美国政府就必须马上介入避免骨牌效应的产生。这一种理论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是很有问题的,因为这种理论默认了每个社会都是一样的,显然这并不是事实,每个社会有不同的组成和不同的关注。正是因为美国对越战的起因的评估错误导致美国介入了这一场本来不应该介入的战争。要知道,在二战以前,美国对于这种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从欧洲殖民者手中独立的独立战争大多都是采取支持的态度。而之所以会造成如此严重的错误,与之前的麦卡锡主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候,美国国务院不少亚洲问题的专家被打成共 产 党 员或者左派同情者而遭到罢黜,这也导致在越战发生的时候,美国政府缺少真正了解该地区问题的专家,从而在政治层面上选择错误。
第二,对战争的战略定位评估错误。
之前已经说到了,这本来是一场不该打的战争,但如果真的要打,美国政府对该战争的定位也有很大的问题。越南可以说战略地位并不算高,当时美国政府的军事部署是重欧轻亚,从韩战到越战,亚洲的军力部属都不是美国的精锐,也可以说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场局部战争,相反对于北越来说这是一场全面战争,一方是不顾一切的投入,一方是穿鞋的怕光脚的。此外当时美国政府从来就没有打算在越南战场上取得全面的胜利,一方面是重欧轻亚的政策,另一方面当时的约翰逊政府的执政重心在国内问题(民权运动),而非国际问题。然而这一场战某种程度来说又非打不可,一方面是要应付国内鹰派共和党的攻击,另一方面则是要应付国际自由社会对美国自由世界老大地位的质疑。从一开始,约翰逊政府的战略就是以最小的资源不输这场战争(而不是赢得这场战争),就算输,战而败从国际国内的舆论角度也好过不战而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鹰派共和党执政后,在中美外交关系好转的情况下,美国马上就放弃了越南。
第三,对国内形势的错估。
历史来看,当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战争的时候,国内大多是无条件支持的,就算有反战的杂音也绝非主流,从美西战争,一战到二战都是如此。然而没有想到越战拖得太久之后,国内掀起了疯狂的反战情绪,也迫逗誉使希望连任的美国总统不可以忽略民怨,必须从越南撤军。到现在为止,美国军方依然对当时美国政府和美国民众背后捅一刀的行为十分不满,也对国内的政治人物十分的不信任。
第四,对越南形势的错估。
从二战后的菲律宾,到韩战后的韩国,美国的政府的政策都是扶持当地的强人来做反红的马前卒,比如菲律宾的麦格赛赛和韩国的李承晚。在越南,他们也扶持了当地的强人,首先是吴廷琰,然后是南越军方。然而他们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天主教徒吴廷琰对非天主教徒(佛教徒)进行屠杀,南越军方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十分的低效。腐败的南越政府让他们军事上根本不是北越的对手,政治上和经济上也没有办法给出一点支持,而相较于高效的北越政府,这之间的差距就更加的明显了。
然后是战术上的问题,这里也有几个不同的原因。
第一,战术目的错误。
在越战中,美军的战术目的是歼敌,从战略上看,他们的打算是用更多的歼敌数让北越没有办法让战争继续下去。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两点,首先对于北越来说,这是一场全面战争,可以不顾一切的投入,退出的临界点非常的高。其次,这一个战术也反噬了美国自己,在歼敌很高的情况下,己方的伤亡人数也很高,这也加深了国内的反战情绪,对于美伏拦国来说,这是局部战争,退缺指胡出的临界点则非常的低,当伤亡达到一定数目的时候,就难以让国内民众接受这一场战争,北越的集权体制也可以不管民意,而民主的美国则不能。
第二,战术错误。
在1968年以前,美军的越战总指挥威斯特摩兰(William Westmorland)将越战中的反游击战与阵地战分开处理。所谓反游击战就是在后方南越境内与北越游击力量的战斗,而阵地战则是前线的大规模会战。他将阵地战交由美军处理,而将反游击战交由南越的部队处理。如我之前所说,南越的军队无比腐败低效,所以这一个战术让美军陷入两面受敌的局面。68年之后,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Abrams)接替指挥权之后,将反游击战和阵地战合二为一之后,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优异了许多,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国内压力让美国必须撤回陆上武装力量的话,这么继续打下去他们是可以取得想要的结果的(但我并不认同,因为南越政府太过腐败)。可以说如果从一开始他们就那么打的话,或许是有取得理想战果的可能,在68年以后才改变就为时已晚了。

可以吸取的教训:
在战后,后来一度官居美国国务卿(当时是美军的将官)的鲍威尔(Collin Powell)总结出了一份叫做鲍威尔主义的结论,用来评估美国是否应当介入一场战争。越战之后的美国总统在介入国际事务上都有参照鲍威尔主义的结论(就算是阿富汗和伊拉克也是评估错误而非没有参照)。简单的归纳鲍威尔主义就是几点。
第一,明确的战略目标。
第二,绝对优势的军力。
第三,退场机制明确。
第四,不打持久战。
连在一起就是如果要介入国际冲突,就必须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不应该随着战争而改变),通过绝对优势的军力在短时间之内达成目标,然后从设置好的退场路线撤离战争。其中不打持久战对于民主的美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刚开战时,国民会因为爱国情绪支持政府(参照911后布什的民调数据),然而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死亡人数的增加,政府的支持度就会如同自由落体一样直线下降(参照布什政府执政后期的民调),所以短时间达成目标后撤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资料:
"The Vietnam War: A Concise International History"

作者:Mark Atwood Lawrence
作为越南战争期间驻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也不断思索整体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最终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了答案?
他认为,越南战胜的重要原因是,北越的军事战略与其他东方国家一样,源于桐差孙武的军事思想,而西方国家的军事战略则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北越领导人胡志明和武元甲汲取了孙武思想中的精华,在对法战争中首次应用,后来在对美国的战争中同样应用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在回顾越南战争、总结失败教训时,威斯特摩兰引用了中国战略家孙武的话“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他还利用《孙子兵法》的观点分析美国越战的教训,他在一本书中写道:“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南战争的情况下,‘谋’即指大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
他还分析道:“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仅仅局限于从容易衡量的军事与政治数据来了解对顷烂手,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我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是部署大规模火力,而不是灵活运用战略。
而如今美国在伊拉克又再次陷入泥潭似乎也印证了威斯特摩兰的分析,美国仅仅局限于从军事和政治数据来了解伊拉克,想当雀轮漏然地以为推翻了萨达??专题,图??政权,就可以把美国式的民主引入伊拉克,建立一个听命于美国的政府,但却再次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所以才遭遇到反美武装的激烈反抗,无法脱身。

如果帮到您,一定要“采纳”。谢谢您的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