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人。祖先是宋国贵族,少年时
生活贫困,早年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蓄牧)乱桥的小官。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哗棚猛于老聃和迹。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岁时做鲁国司寇。后又周游列国,推行其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和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他在中国
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的精神,倡导“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自汉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封建
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也被尊为圣人。他的主要观点收录于现存的《论语》中。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
春秋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