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堂知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堂是什么意思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小中堂知识和中堂是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书法小知识100题
书法小知识100题 1.书法常识百题
1.你了解“书法”所包含的内容吗?………………………( 1)2.“书道”内涵是什么?与“书法”异同表现在哪里?………………………………………………………( 2)3.你了解“书学”指的是什么吗?…………………………( 2)4.你了解什么是“书法学”吗?……………………………( 3)5.什么是“书法美学”?……………………………………( 4)6.“书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4)7.“书法艺术”与“书法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5)8.“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指的是什么?………………( 6)9.“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又指的是什么?……………( 6)10.请谈谈书法艺术形式的独立性…………………………( 6)11.“度”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7)12.请谈谈书法本体问题……………………………………( 8)13.请谈谈有关书法艺术抽象的诸问题……………………( 9)14.请进一步解释一下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与书法抽象的关系………………………………………………( 10)15.书法艺术的“模糊性”表现在哪里?…………………( 11)16.什么是书法的“维性”?………………………………( 13)17.怎样理解书法与社会的关系?…………………………( 14)18.什么是“书法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16) 19.请谈谈“书法经济学”…………………………………( 17)20.“书法教育学”包括哪些内容?…………………………( 18)21.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育?………………………………………………………( 19)22.研究书法与历史有什么关系?“书法史学”包括哪些内容?……………………………………………( 20)23.为什么要建立“国际书法交流学”?其内容主要有哪些?………………………………………………( 20)24.什么是“书法心理学”?………………………………( 21)25.请谈谈书法与生理的关系?……………………………( 22)26.请阐述“书法民俗学”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22)27.书法与文字的关系怎样?“书法文字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3)28.“碑帖考据学”对书法有何意义?………………………( 23)29.书法家为什么要懂得些碑帖鉴定学?它包括哪些内容?…………………………………………………( 24)30.建立“书法工具学”的意义及其内容是什么?………( 26)31.何谓“书法人才”?……………………………………( 26)32.“书法人才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容是什么?…………( 28)33.书法人才成长的内部规律主要有哪几类?……………( 28)34.请将“优化知识结构”说得再具体化一些………………( 29)35.书法人才成长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31)36.请谈谈有关书法人才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 32)37.何谓书法“鬼才”?……………………………………( 33)38.书法理论人才的条件有哪些?…………………………( 33)39.书法创作中是否有“灵感”?什么是“灵感”?……( 34) 40.为什么要重视书法信息的研究?收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35)41.“书法未来学”的内容有哪些?………………………( 36)42.书法欣赏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7)43.请谈谈书法欣赏的特点…………………………………( 39)44.历史上往往对同一作品评价截然不同,请谈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40)45.什么是书法作品的“神采”?…………………………( 41)46.什么是书法的“气韵”?………………………………( 42)47.怎样理解书法中的“意境”?…………………………( 43)48.请谈谈书法的风格问题…………………………………( 44)49.何为书法“意象”?……………………………………( 45)50.什么是书法“风貌”?请举例…………………………( 46)51.何为书法“意蕴”?……………………………………( 48)52.什么是“书品”?………………………………………( 48)53.何为“字格”?…………………………………………( 49)54.什么是书法欣赏中的“远观”?………………………( 50)55.请再对“圆识”加以解释………………………………( 51)56.什么是书法欣赏中的“活参”?………………………( 52)57.什么是书法的共同美?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3)58.请谈谈书法的“结构美”………………………………( 55)59.书法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56)60.请谈谈书法与音乐的关系………………………………( 57)61.简述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58)62.书法与中国戏曲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58)63.舞蹈对书法有什么启示作用……………………………( 59) 64.怎样理解“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如何?………………………………………………………( 60)65.儒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61)66.老庄思想对书法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62)67.请解释“计白当黑”在书法中的体现…………………( 64)68.“禅宗”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2.书法小知识
1.笔断意连
2.匀称
“匀称”,是指按照字形笔画,对每字、每笔作适当安排,而不是“均匀“的意思。因为字形有长短、大小的不同,笔画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稳地写成同样大小,每笔都写得一样长短,均匀是均匀了,可是看上去不顺眼。总的说,笔画多的,宜写得瘦些;笔画少的,宜写得肥些;每个字里,点画的安排要长短合宜。
3.平正
“平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平竖直”,这是点画结构的一个基本原则。但要注意,“横平竖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带斜势的平。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横画真正画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错觉,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横画必须稍带斜势,但又不可斜得过分。
4.章法
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5.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6.“用笔”方法谈
“用笔千古不易”,一句名言,道出了书法“用笔”的真谛。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得从这个“易”字开始。“
穿插:
凡上下叠合而成的字,其上下段之间,应相互挪让穿插,避免点划不当相接重叠。
下笔前,先构思点划安排之位置,预留空间,使点划均能有最适当的地方。
并重:
上下重叠的字,通常是上小下大,下段比较粗状,承载有力。
左右相并的字,左边须窄小一些,以让右。
笔法的变化:
个字,若有两个以上的笔画相同,或两个部分的形体相似都应力求变化。
减捺:
一字里,若为两个以上的捺,只能保留一个,其馀的捺用点来表示。
有时只有一捺,但为美观,也会把捺写成点。
减钩:
一个字,为求变化有两个以上的钩时,保留一个钩,其馀省略。
笔画间的映带:即「笔断意连」。
字由一些点划组合而成,而这些点划必须依照其运笔路线,自然地产生映带的效果,才会显得有生气。
左右的照应:
字里,若有左右对称的笔画,需注意彼此的映带关系。
3.书法小知识
楷书是由隶书"八分"体蜕变而成的,除了没有"八分"体的蚕头燕尾和波折以外,绝对着重于"平直方正"。抓笔写来应一笔不苟,不可有些许省减和草率。这样的字体就叫做楷书。楷书又名"正楷"、"真书"。楷书在笔画方面,虽然没有隶书那样多姿多彩,但清秀遒劲,简洁端正,在平和传神方面则比隶书有过之而不及。经过历代大书法家的努力创造,行成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不同风格的楷书。
行书介于正楷和草书之间,它是不楷不草随手写来的,既没有楷书那样拘谨,也没有草书那样放荡。正如"行"字的解释,既不是方步缓走,也不是飞步急奔,而是随便起步、任意行走的。所以古人称这种字体为"行书"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草书的体裁几乎是通篇字字相连、一笔而成的。虽然字与字间偶有不连接处,但上下笔意贯串,首尾呼应相顾,而血脉相通,有一种笔墨飞舞、龙骧豹变、一气呵成的气势。本人从六岁学书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唯对草书更感兴趣,认为此乃书法最高境界。在运笔过程中,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险象丛生,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而有玲珑飞动之资而再有读贴、抄帖、匀称、挪让、大小、宽窄、斜正、平正之讲究。。。何谓读贴"读"帖就是指多看,多与帖里的字打交道,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帖字特征,加深印象,避免回生。
何谓抄帖
"抄帖"是练字过程中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虽然对着帖,但只抄字,不顾间架、点画,自作主张,任意为之。这种毛病,最要不得,必须注意避免。
何谓背临
"背临"就是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背临"一般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帖字全部临完,即临到熟透以后,从头至尾默写出来;另一种是随临随默,临熟多少字,就默写多少少字。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结合起来用,先局部默写,后全部默写。默写完毕,要与原帖比对,发现某些点画或间架跟帖里不一样,要改正重写。
何谓对临
"对临",简单地说,就是对着帖临写。也可以分成两步走,先"格临",然后撤掉格子临写。"格临"的办法是:取云母片或薄玻璃片或洗净的废胶卷,照帖字大小画上九宫格或米字格,然后在印有九宫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照式临写,临写的时候,看清帖字哪一笔在哪个部分,照着它也写在该部位里。这样经过几遍以后,再撤掉格子,直接对帖临写。临写时,最好将帖用特制的帖架架起,放在桌子前方,对着它写。如无帖架,用几本书摞起来代替,或用其它东西代替也可。
何谓匀称
"匀称",是指按照字形笔画,对每字、每笔作适当安排,而不是"均匀"的意思。因为字形有长短、大小的不同,笔画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稳地写成同样大小,每笔都写得一样长短,均匀是均匀了,可是看上去不顺眼。总的说,笔画多的,宜写得瘦些;笔画少的,宜写得肥些;每个字里,点画的安排要长短合宜。
何谓挪让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何谓大小
字形大的写得大些,字形小的写得小些;笔画多的写得大些,笔画少的写得小些,这就叫大小得宜。如"日"字和"国"字大小悬殊,不能写得一样大;"一"字"二"字笔画少,也不能写得和"仪""虑"等笔画多的字一样大。
何谓宽窄
"宽窄"是指根据字形本身的肥瘦作适当安排。笔画多的字宜写得瘦些,笔画少的字宜写得肥些;左右结构的字写得肥些,上下结构的字写得瘦些,使其宽窄得宜。
何谓斜正
"斜正"是指根据字形的斜正分别作不同安排,如"朋"字字形斜,"党"字字形正,写起来就不可把斜的强扭成正的,正的反写成斜的,也要斜正得宜。
何谓平正
"平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平竖直",这是点画结构的一个基本原则。但要注意,"横平竖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带斜势的平。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横画真正画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错觉,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横画必须稍带斜势,但又不可斜得过分。大致横画斜度应为5°-7°左右。超过这个角度,就是太斜;不及这角度,就是太平,都不好看。所谓竖直,就是每一个直画,不论中间、左右、上下,都要画得很直,不可歪斜倾侧(但"门"的左直,"亻""彳"等的直画例外)。#编后语#嗯,我晓得的也不多,你可以找度娘查询,更完整。(如果你觉得太多,就在看*再讲究*时,着前几句就行)
4.大学书法基础知识==、(试卷题)
一填空题1.__笔_、_墨_、_纸__、__砚__是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被称为“文房四宝”。
(16页)2.依据笔毫的材料来分,毛笔可分为 _软毫_笔、__硬毫_笔和 _兼毫_笔。(16页)3.依据笔锋长度,毛笔可分为 __长锋__笔、__中锋笔__笔和__短锋_笔。
(17页)4.墨的种类分为固体墨(墨锭)和液体墨(墨汁)两类,其中固体墨有 _石_墨、_松烟_墨、__桐烟_墨和 __漆烟_墨。(17页)5.宣纸依据制作的材料可分为 __绵料__、__净皮__、_特净皮_三类,依据渗化水的程度可分为__生宣__、___熟宣__、__半熟宣__三类。
(18-19页)6.书法作品的幅式中,直式包括 __条屏__、__条幅__、__中堂_等形式,横式包括 __横幅__、__横匾__、__手卷__、__册页__等形式。(35-36页)7.殷商时期的文字通称大篆,主要有 __金文_和 __籀文_两种。
(86页)8. __《散氏盘》_、_《毛公鼎》_、《虢季子白盘》、《大盂鼎》曾被前人成为“四大国宝”。(87页)9. __石鼓文_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这种书体以刻石的形状得名。
(89页)10.简牍是有纸以前的墨书真迹,分 __竹简__和 __木牍_两种。书写在丝织品上的墨迹则被称为__帛书_,为当时的上层阶级所使用。
(91页)11.汉碑中,有方圆并用、曲直共存的作品,如__《华山碑》__、__《曹全碑》或《礼器碑》_等,有取方笔曲势的,如__《乙瑛碑》_,取方笔直势的,如 __《张迁碑》__等(92页)12. __钟繇_被后人奉为“楷书之祖”。(94页)13. __王羲之_被后人誉为“书圣”。
(98页)14.王献之(344-386),官至中书令,人称 __王大令_。其书与父齐名,并称 __二王_。
(100页)15.王珣 __《伯远帖》_、王羲之 __《快雪时晴帖》__、王献之 ___《中秋帖》__,在清乾隆时被共列为“三希”的珍贵作品。(101页)16.智永系王羲之七世孙,人称“___永禅师__”。
其书法兼善诸体,尤擅草书,传世书作__《真草千字文》___书法一波三折,颇具神韵,对后世影响广泛。(102页)17.魏碑主要有 ___墓志铭__、__碑刻___、___造像记__、___摩崖__四类。
(103页)18.初唐四家是 ___虞世南__、___欧阳询__、__褚遂良___、___薛稷__(105页)19. ___张旭的草书__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舞剑并称“三绝”,是“盛唐文化”的最高体现。(108页)20.柳公权,世称柳少师,与颜真卿并称“ ___颜柳__”,有“ __颜筋柳骨___”之称。
柳体字以 ___《玄秘塔碑》__、__《神策军碑》___为代表。(110页)21.宋四家通常是指 __苏轼___、__黄庭坚__、__米芾___、__蔡襄__。
(111页)22.王羲之的___《兰亭序》__、颜真卿的 __《祭侄文稿》___、苏轼的 __《寒食诗帖》___被后人尊为“三大行书”。(参见99页、109页、112页)23.楷书四大家是指 __欧阳询___、___颜真卿__、__柳公权___、___赵孟頫__(115页)24.明朝中期的代表人物吴门三家是指 __祝允明__、___文征明__、__王宠 __(117页)25. __邓石如___被誉为“集篆之大成”的碑学派第一人。
(123页)二简答题1.何谓“吴门三家”?(参考117页-118页)明朝中叶,在繁华的三吴地区,涌现了一批名振四海的书法名家,时有“天下书法归吾吴”之说。他们突破世俗习气,避开当时台阁陋习和只具妍媚之书风,直取魏晋,号称“明朝中兴”,成为明中期代表书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
祝允明出身名门,家人皆善书。他聪颖过人,书法初学徐有贞、李应祯,小楷学钟、王以及智永,草书学怀素、黄山谷,融通之际,自成风格,其草书成就显著,有“明代草书第一”之称,也正是其毫无拘束,狂放不羁性格之体现,写得雄奇奔放、变幻莫测。
其留世名作有《草书诗轴》、《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文征明,书法诸体皆工,以小楷、行书成就最高。
其小楷宗右军,草书师怀素,行书仿苏、黄、米,隶学钟繇,篆法李阳冰。其小楷圆劲淡雅,自有风神,代表作有《离骚经》、《前后赤壁赋》等。
其行书多得晋人笔法,尤得力于《圣教序》,写得古雅苍健、姿媚遒劲。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纪行诗卷》、《西苑诗册》等。
王宠,字履仁,后改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人。少有才华却屡试不第,遂随文征明等人以诗文书画自娱。
王宠以小楷见重于世。明人有“其书本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时人上”之评,其小楷师法虞世南、钟繇、二王等尤得力于王献之,风格古雅灵空,神韵超逸,作品有《滕王阁序》、《西苑诗卷》、《自书诗卷》等。
2.简析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参见99页、109页、112页)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诗帖》被后人尊为“三大行书”。
1.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等人在会稽山阴兰亭行“祓禊”之会而作。此文点画遒丽,行气流畅、神清骨秀,风格妍美流便,为羲之得意之作。
真迹已失传。后世遗存的唐人摹本中以冯承素之摹本最近真迹。
《兰亭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也是体现晋书“尚韵”的杰作,艺术水平极高。《兰亭序》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用笔细腻精湛。
《兰亭序》起笔多以凌空取势,结。
5.100字书法文字,一定是100字
秋登巴陵望洞庭李白
清晨登巴陵。
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
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
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
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
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
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
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
东流自潺□。
郢人唱白雪。
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
凭崖泪如泉。
6.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
中堂的意思是正房居中的一间;堂屋;也为明清两代内阁大学士的别称。
一、中堂文化
旧时比较富庶的人家每家每户都有个中堂,俗称“上王头”,又称“中央间”(因中堂均设在房子最中间)。而城市居民多称中堂为“会客厅”。会客厅,字面很好理解,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农村人家的中堂一般都在靠照壁的地方摆一台搁橱,搁橱上面摆放一个座钟。座钟两侧摆放花瓶、插花等摆饰,有的也会摆放一台小电视机。在中堂正中央摆放一张八仙桌,四条“四尺凳”。
中堂照壁上必须张挂字画,这要按照每一个家庭的特点或喜好来张挂字画的内容。比如有的人为了招财进宝,预示吉祥,就会选择“财神爷”之类的画作。
中堂文化还可以从屋柱对联上可见一斑。稍懂对联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堂对联的意义跟大门上的对联是必须有所不同的。中堂屋柱对联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特点,因人因时而异,有写励志的、有写时事政治的,有写生肖的。
二、作为尊称的中堂
朝廷的中枢机构被称为内阁,大学士的权利可以和宰相比较。而且大学士们经常为会分管一些部门。
例如在康熙时期担任大学士的明珠,分管的就是吏部,而在他来到吏部之后,官员们都在两边排列,明珠则在中间,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堂。
1.(1)找有关对联的小知识(2)对联的小知识(3)你搜集的对联(4)
对联的由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
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对联文化的普遍应用,对联则不仅是为了贴、挂、装饰庭堂楼舍,而是融汇到了人们整个生活之中。
游玩时,交往中,餐桌上,乃至文人相会,都把对对联当做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甚至把它当做文明的对话,也有的把它当做发泄感情的工具。总之,历史上曾有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对对联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长工骂地主的故事。一位穷秀才无奈只好给地主打工,一个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让长工去锄田,说什么旱锄田,涝浇园,旱田越锄越劲旱,长工秀才只好头顶烈日去锄田,老地主不放心地坐在地头上监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浃背,渴如吞火,只好恳请东家给点水喝。
东家没表示给水,反而顺口出一副对联: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变成水,下雨变水多费事,天上不如就下水。长工秀才听了东家的联语,放下锄头,对答如流地对出了下联:财主吃饭不拉屎,吃饭才能变成屎,吃饭变屎多费事,财主不如就吃屎。
那个监工的老地主一听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气之下带着水甩袖而去,长工秀才随机去附近山泉喝水去了。还传说,古时候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路上被强盗抢劫,饥寒交迫,只得乞讨。
到了一户财主门前,那财主看他这副穷相,即出一上联云:“棕树剥皮成光棍。”书生知道财主有意讽刺他,即对下联道:“花椒开口见黑心”。
生动形象地道出财主的黑心肠。据说袁世凯自称皇帝后,下令举国欢庆,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当庆”、“情狂”,都是当地吵丧时的哀乐声。
这副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袁世凯的蔑视。还传说一光棍汉贴春联的故事。
人家过年男女老幼阖家欢乐,贴春联,放鞭炮。自己过年也得像过年样,尤其贴对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有酒、有肉、有豆腐无儿、无女、无妻室横批是:一人过年。
说明了贴对子的习俗,非常普遍,尤其贴春联,几乎达到村规民约的程度。一到小年腊月二十三,天天有日程安排,二十三糖瓜沾(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准备肉(杀猪宰羊);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儿,擀煮饽饽皮儿。
这个二十四,写大字,就指的是买大红纸写对子,因为一个村坊里写大家的很少,尤其能写对子的更是无几,必须早准备,早请先生把对子写好,三十儿再贴。京西都是三十儿上午贴对子,大概全国也如此。
因为三十儿是阖家团圆之日,就已经是过大年了。大年三十儿贴对子,更有除旧迎新的意义。
春联不仅贴在大门二门上,大柁的立柱上贴上抬头见喜,出门的迎面墙上贴上出门见喜,进门的影壁上贴上大大的福字,就近的碾子上也要送它个小福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合都有固定的.联语。
猪圈的门口贴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骡马成群牲口鞍子的鞍桥子上贴上:日行千里路夜走八百程鞍子的迎风上贴上:“一路平安”,相当对联的横批。以上这些对联,都是固定场所联,几乎家家通用,是个大氛围的民俗。
趣谈对联,谈古论今。历史上的好对联,多如牛毛;有名联家层出不穷;脍炙人口的对联故事,如雨后春笋。
只是个别的过俗,俗得不堪入耳,更不能登高雅之堂。当今,一个崭新的先进文化的时代,对联文化仍是一朵绚丽的鲜花,在文化艺坛上盛开不败。
为了摄取对联文化的营养,我走访了京西的几个山村和门城镇的大街小巷。看得出,确有不少对联出自联家之手。
如一个鞋店的门联: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某肉店的门联:听凭拣肥挑廋做到无争无悔绝不短斤缺两保证又正又公某药店门联:三更到来三更卖半夜敲门半夜开某理发店门联:虽是毫末技艺却为顶上功夫以上这些行业性对联,表达了经营宗旨,体现了经营特色,对于繁荣市场,扩大商品销售,提高服务质量,装饰店铺门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即便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这些民众文化,也绝对是俗而不俗。在集联的旅途中,也确看到了联中的玉中之瑕或叫美中不足。
给我一个不大好的印象:内容太单调,文化内涵太浮浅,有的真是驴唇不对马嘴。说及内容单调,大部分对联不是“财”,就是“福”,含“财”字的对联最高,几乎过半,不是财源广进就是财运亨通。
也许这是时代的一个特征,人们把钱看得过重。但劝君莫要忘记,钱是人挣的,只要人活得健康,勤恳,尤其堂堂正正,生财有道,不悉财源没有。
如像有的高官,已是厚禄,但还。
2.书法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榜书常用词句
博雅达观、笔歌墨舞
,
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
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
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
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
,
惠风和畅、
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
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
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
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
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
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
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
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
,
天道酬勤、天朗气清、
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
,
唯善是宝、
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
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
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
,
悠然雅静、怡然自得、
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
书法用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
、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
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
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
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四、干支(岁阳、岁阴)
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
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
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
)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
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
(强圉大渊献)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
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
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庚子(上章困敦)
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用语五百句
3.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这些都是名人名句,选一幅吧!
4.对联诗歌常识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
例:明月松间照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5.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对联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
(集兰亭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3732序字)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
(集兰亭序字)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
(集怀仁圣教序字)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
(集圣教序字)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
(集争坐位帖字)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
(集兰亭序字)大胆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
(集争坐位帖字)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
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
(集怀仁圣教序字)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
(集唐诗句)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万壑泉声云外去;数点秋色雁边来。
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集兰亭序字)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集兰亭序字)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
(集兰亭序字)才大古来难适用;人生何处不相逢。(集苏轼句)才名挺出如东野;佛理清深是子瞻。
(集争坐位帖字)才名震溢李供奉;画理清深王右丞。(集争坐位帖字)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才能济变何须位;学不宜民枉有官。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
(集兰亭序字)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
(集兰亭序字)山含暖气千林翠;园啭莺声万花荣。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
(何绍基)山河兴废人搔首;风雨纵横乱入楼。(集陆游句)山泽高下理所着;金石刻作臣能为。
(集绎山碑字)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风香善圣之清。(集玄秘塔字)山溪—曲泉千曲;竹径三分屋二分。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千里过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托文章。千树流莺歌丽日;四方跃马上征途。
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
(集唐诗句)勺水汇集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广庭有露桂花湿;空山无风松子香。
门无车马终年静;卒对琴书百虑清。(集宋诗句)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
(集圣教序字)小几研丹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翁方纲)小雨藏山客来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集黄庭坚句)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集陆游句)习劳自种千盆菊;爱客同看百日花。
(董必武)子美才名高画省;右丞清兴满终南。(集争坐位帖字)天下几人学杜甫;诗中自合爱陶潜。
(集苏轼句)天生万宝无穷极;鼎铭百言纪子孙。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
(梁同书)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集怀仁圣教序字)天机静处防思鹄;夜气清时戒牧牛。
天若有情天亦老;学如无恨月常圆。天涯春色催迟暮;玉垒浮云变古今。
(集杜甫句)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后心如秋月超。(集王居士砖塔铭字)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
(集多宝塔字)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徐渭)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无事在心惟极乐;有功于世不虚生。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无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
开图草里惊蛇乱;下笔阶前扫叶忙。(齐白石)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
(邓石如)韦孟五言作清咏;晋唐八法为工书。(黄宾虹)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云淡风清诗世界;雨香竹翠画乾坤。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五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叶掩衡茅。(集唐诗句)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不尽松涛堆翠浪;无涯柳眼诉衷情。不华不朴同所好;既安既宁乐乃时。
(集石鼓文字)不知明月为谁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集兰亭序字)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梁启超)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
(集兰亭序字)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八大山人)日润梅花增秀色;风弹柳叶奏强音。
日照青山山隐画;春临绿水水含诗。中天明月悬肝胆;大海澄波漾性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书有未观。
6.诗词小知识知多少
诗词的勾连与腾挪诗词以藕断丝连最好,勾连、腾挪便是最美妙的写法。
诗词有时候并非需要逻辑上的联系,腾挪开去写,更有味道。有的诗词甚至是以气来贯通的,这样说有些故弄玄虚了的感觉,但多看高手诗词便会体会出一二了。
/雁字空回,约期独守,无聊画卷成佳偶。分明月老错牵缘,重游到底没参透。
这是我写得一阕词,上阕前面两句柳絮,梨花,子规等等物像都是暮春时节的描写。紧接着腾挪,词家也叫作荡漾、荡开。
不再景物描写,而是虚写曾经两人花下共酌的情境。下阕几乎全是虚写,无聊的画,无聊的怨,无聊的恨。
没有腾挪,没有荡漾。也没有做到呼应前面。
所以有些遗憾。【踏莎行~七夕】(梅易)天上销魂,人间酩酊,一轮明月怜纤影。
伤高怀远几时休,鱼书欲寄心先冷。浩瀚银河,乡关憧憬,长空呼唤无回应。
织成云锦挂西山,相思说与良人听。再看另一阕词,上阕首先天上人间,明月纤影渲染气氛。
接着荡开,腾挪写人写情绪。下阕再次腾挪回来,银河,乡关,长空呼唤,渲染。
接着再次腾挪虚写,织锦挂西山,相思说缠绵。这首词,腾挪勾连还是可以的。
《蝶恋花~奇遇》(梅易)欲写空灵词太少,锦绣河山,只会相当好。遥想当年哥在校,贪玩逃课还迟到。
/奇遇假如能遇到,妙笔生花,美女都倾倒。别献花儿别搂抱,怕如卫玠归魂早。
(搞笑打油词)这是我的一首打油搞笑词,这首几乎没有腾挪,完全是步步为营,亦步亦趋。没有腾挪就显得局促,紧密,没有回旋,缺乏词之美妙。
记得曾经还写过一首如梦令,大慨意思就是,我有三重祝愿,一愿人生平坦,二愿永青春,三愿如花美眷。~~~(记不住了)这完全是没有腾挪的一阕词,没有了词的来和回旋,顺口溜一般。
然而逻辑上的联系太弱也并不太好,于我自己来说,有时故意抛弃了逻辑上的联系,一旦发现没有腾挪荡漾,便觉得失败,将他不自觉归入打油诗词了。其实我自己也只是思想上,意识里有了这个概念。
尽管一直有意磨练自己,但还属于半吊子状态。但我确定词的写法,不应该像文章,开头,发展,***,结局这样的套路、模式。
心得在我们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所有的内容无非是对古人的模仿,我们甚至并未经历过思乡,羁旅。渐渐我们才可以表现更多自己的观念,在我们到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的时候,我们便会抛弃对古人的模仿,开始表现自己,诗词开始变成有个性的东西。
继续这样下去,会发现自己诸多观念过分简陋,诗词再也不能满足自己,这种时候你会读书,读除了诗词以外的书,去学习各种让自己观念丰富起来的东西,甚至开始厌倦写作,反过去看自己东西,总会觉得幼稚无比,你在超人的路上狂奔,反复超越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蚨钱fú qián钱币或新生的荷叶释义1.指钱币。
宋杨备《梦中作》诗:“月俸蚨钱数甚微,不知从宦几时归。”明陈汝元《金莲记·饭鱼》:“我虽则是挽熊车四海游,只落得妬蚨钱偏不受。”
参见“蚨母”。2.指新生的荷叶。
宋郑斗焕《新荷叶》词:“蚨钱小,钿花贴翠,相间萍星,一番雨过,一番暗展圆青。良人1、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
例句①唐李白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②明田汝成忽叩门甚急,妇人曰:‘良人必有遗忘而归矣。
③中唐张籍《节妇吟》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2、古代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3、清白人家的妇女4、乡官名,即乡大夫。
5、妃嫔称号。西汉置。
元帝时规定,在妃嫔十四等中位居第九,地位相当于八百石官。东汉省,魏复置。
6、贤者;善良的人。7、良人,指美人。
古诗词中传递书信跟几种动物相关:(一)红雁。所谓鸿雁传书。
例如: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典故: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还有一种说法: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二)鲤鱼:鲤鱼代表传达书信,最早来自“鱼传尺素”成语。
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传尺素并不是说在活鱼的肚子里塞入书信。而是说将信放入鱼形的乘信匣中,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7.
关于书法的对联:瓦当铜雀古----水挹玉蟾新价为三都贵----名因十样新芳名留鸲鹆----妙影动龙蛇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大力可能通纸背----尖毫仍觉吐花香五色艳争江令梦----一支春暖管城花升平润绵淮西颂----翰墨因缘宝晋斋囊底毛锥惊脱颖----怀中江管梦生花轻篆青花烟却冷----因凝蕉叶雾犹香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玉露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佳制快传乌玉块----异香争羡紫霄峰华阳墨水和丸妙----蜀国乌煤落纸香质分蕉叶和烟断----洁比梅花带雪磨贮水养来清玉案----和烟磨成紫溪云许多丘壑胸中贮----无数烟云笔下生品重三都硬黄匀碧----巧传十样剪翠裁红名重三都休嫌棉薄----粉分五色暗映花纹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听琴弈棋读画飞书珍共图书争辉东壁----林成翰墨游艺西园玉管香浓花研雨露----金壶汁洒纸泼云烟鸡距鹿毛花开五夜----鼠须麟角力扫千军放眼橱窗尽是文房四宝----兴怀风雅广交学海众儒另一个不是很好找。
8.求一千字的楹联知识作文、、
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究其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同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文辞用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有学者说,对联是“骈文的后裔”,是颇有见地的。
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对仗工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这些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三、四两句,第五、六两句都必须相对,这种诗体从唐代到现在,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对联就是从律诗为代表的对偶文体中派生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对联是唐初律诗、律赋的衍生品。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国的对联,据说最早出现的便是春联。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也在内容上得到了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对联究竟是产生于何时何人之手,众说纷纭。但有谭嗣同考证,南梁时代的文学家刘考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聊。”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皆为骈俪,又题在门上,故堪称对联面世之首作。比之很久以来大家都认为是创先的五代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推了近四百年。
对联讲究炼字炼意,对联作者要用精炼的文字,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创作出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意韵浓郁的作品。因而,对联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自从对联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后,由于其精粹的特点,便像长了翅膀一般,从士大夫那里飞向民间,深入千家万户,它既像“阳春白雪”,也像“下里巴人”。正因为它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极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对联热”经久不衰,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欣赏、所喜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魂宝,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典雅、精炼、优美,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魅力奇妙。同时,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愐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此外,它又是与书法揉和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相互映衬,更显出一种神秘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
许多对联不但与诗词同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审美意义,而且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更富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在过去,历代皇帝殿试进士,选拔状元,常用对联;文人墨客交往,互相题赠要用对联;游览名胜古迹,也会即兴题联。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联的使用更为广泛,民间岁时节令,升迁新居和喜事庆典或行业开张,以及现在的酒店茶亭、书院店堂、楼台亭阁等无不使用对联,正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我们广大农村都喜欢贴春联。春节到了,春天来了,在厅堂或门前挂上一幅醒目的对联,心情就是不一样。
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文体,从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联林奇珍和趣闻轶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宝,是一种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对联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真正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所以:对苑民间增异彩;联花园里溢奇香。
看这个可以不,我就写滴这个。。。。。
小中堂知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堂是什么意思、小中堂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