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问题是:也就是人们走上顶层之后是不是原路返回。也就是想清楚它们人流的情况。最好是有根据的的说明。图示或网址的补充也好。谢谢诸位
转自百度百科--【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简介】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滚银游,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该建筑为赖特是晚年的杰作。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
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美。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
【建馆基础】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手绘图]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手绘图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在博物馆业引入和运用“
文化产业”概念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博物馆。他们的运作方式被世人称为“古根海姆模式”。博物馆的奠基人所罗门·R·古根海姆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瑞士裔大
家庭,他们家族主要是在19世纪美国采矿业中发家致富的。
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拥有两处展览场馆并在意大利威尼斯拥有分馆。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西方现代美术博物馆之一,该馆的
收藏基本上是印象派以后各名家的作品,尤其是抽象艺术品的收藏更是居于世界各博物馆之首。
【建筑师简介】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为美国最有创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著名,其
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多年来赖特一直探求以一条三向度的螺旋形的结构,而不是圆形平面的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使人们真正体验空间中的运动。他认为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为了这个观点,他曾在旧金山设计一家螺旋形的商店,在匹兹堡建一处螺旋形的车库,这次又说服业主,使他相信螺旋形是博物搏瞎馆最好的形式。1986年,古根海姆博物馆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25年奖的殊荣。
【建筑设计】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内景图]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内景图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
装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
办公部分,4层。陈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大厅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面以3%的坡大销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美术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
该博物馆保存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有现代艺术收藏品,许多展品由金属杆悬挂着,看起来似浮在空中。按照传统,博物馆在沿大厅四周的墙上展览艺术作品。但古根海姆打破了传统的惯例。
【有关建筑的赞誉和争议】
所罗门·R·古根海姆在博物馆开工前就已经去世,1959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对外开放时,赖特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可是有的批评家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们认为弧线型的展览区是对
绘画艺术的亵渎。甚至有二十位艺术家签名拒绝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他们的作品。这样的行为是由于对现代艺术的误解造成的,现在,对现代艺术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误解已经烟消云散了。
个人游记体会--
因为设计的螺旋坡面是连续的,所以就一条道,走上去参观再原路返回。不过旁边是有电梯的,所以人们一般到顶层看完累了就可以乘电梯下来, 反之亦然。
道上会有人流上下不同方向,不过不妨碍看艺术品的,大家都很礼让, 有足够空间。
个人认为还是先走上去再乘电梯下来更优化,因为博物馆里的作品主要是Kandinsky的个人展,是按他的创作年代顺序从底层往高层铺的,最高层就是他最后的几幅作品了。